儒家“仁”之伦理与女性关怀伦理的比较思考

儒家“仁”之伦理与女性关怀伦理的比较思考

ID:9600274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3

儒家“仁”之伦理与女性关怀伦理的比较思考_第1页
儒家“仁”之伦理与女性关怀伦理的比较思考_第2页
儒家“仁”之伦理与女性关怀伦理的比较思考_第3页
资源描述:

《儒家“仁”之伦理与女性关怀伦理的比较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儒家“仁”之伦理与女性关怀伦理的比较思考儒家仁之伦理与女性关怀伦理的比较思考  关怀伦理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从其产生之日起就备受关注,特别是吉列根《不同的声音心理学理论与妇女发展》的出版,更是引起巨大的反响。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亦作为20世纪后期一门新生学科,越来越多的进入到大家的视野。人们一谈到关怀伦理,自然地易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仁联系在一起并加以比较。从词义来看,仁爱与关怀只是表达不同,但都表现了个体对他人的一种积极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是爱与情的体现。很多初识关怀伦理的人士极有可能认为关怀伦理与仁之伦理具有着相似的内涵,如今若是追求关怀伦理,即是将儒家仁学以换

2、汤不换药的形式再次推出。然而细细分析这两种伦理思想之后,初识者大概要收回最初的言论了。本文综合各家言论,力求将仁之伦理与关怀伦理做一番细致的比较。  一、皆以情意为中心的关系作为道德的基础,但关系网涉及范围不同  孔子曰仁者爱人,孟子由仁而讲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政,正是由不忍人之心的仁义礼智四端所扩而充之的。所以儒家以仁的情感发用作为道德修养与践行的基础。而关怀伦理从最基础的关怀情意出发,以情境、同情等为方式去关心人。李成杨教授认为,儒家的仁与关怀伦理这两种视角所支持的社会都是一种非契约型的关系社会,这与传统的西方的契约型社会区别开来。无论是儒家的仁之伦理还是关怀伦理,都不认为

3、道德是基于个人权利,而是认为它是基于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关系网络是这两种伦理模式的根基。儒家建构了一个以君臣、父子、夫妻为轴线的庞大关系网,人们在其中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而其核心就是遵循儒家的仁。关怀伦理也讲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以及关爱的延伸,包括从本初的本能之爱到随后的社会之爱,这就是诺丁斯说的从自然关怀向伦理关怀的过渡。.L.  然而,在关系理论上,二者又有着本质的差异。儒家伦理经常被描述为是以角色为基础的伦理,角色和美德通过不同的关系来体现即角色要被理解为关系型的。[1]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人们之间的关系以仁爱相连,以各自的社会角色相连,扮演好社会角色就形成一个完整

4、的自我。而关怀伦理不同,关怀并非要遵守各个角色的要求,因为关怀中的人根本不清楚各自的角色他只是作为一个关怀行为的实行者,他亦不知道对方的社会角色。关怀伦理具有如此特征,其目的就在于跳出社会角色带来的关系枷锁,有效杜绝关怀的扭曲而造成关怀意义的缩水。而这里即存在一个问题,关怀伦理的关怀不由角色来决定,那由什么来决定呢?这就是具体的情境。  二、二者都拒斥关怀普遍主义,但二者亦有个体美德与关系美德,美德伦理与关怀伦理之别  二者对兼相爱,即关怀普遍主义都抱有排斥的态度而认为爱有差等。儒家一直强调注意关怀的层次性以及亲疏远近,例如在关怀对象的次序上,是由爱人推向爱物,孟子分析的关怀的层次就

5、是亲亲、仁民与爱物,而在关怀的实行上,更是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举近而笃远的说法,仁所要求的根本首先是孝顺父母,兄友弟恭,然后才是爱他人。关怀伦理的关怀也是有层次性的,诺丁斯用圆圈与链条来形容关怀的传达。关怀方处于关怀圈的中心,处于内圈时,之所以关怀是因为他爱,处于外圈时,发现自己具有行为准则,关怀方是自己的爱具有超越性,让外圈的人作为潜在的被关怀者进入自己的关怀圈,关怀的链条便建立起来。[2]所以,关怀伦理中也存在着内圈与外圈的差异。  然而,仁之伦理与关怀伦理有着个体美德与关怀美德的区别。在儒家看来,虽然他们也强调相互性是践行爱的方式,但他们认为仁爱不应该以相互的

6、爱为动机。例如,母亲爱儿子,不是因为儿子爱她而去爱儿子,如果你不被别人所爱,那就应该去反省自己,坚信为人由己,其由人乎哉?关怀伦理提出关怀是处于关系中的一种生命状态,而非一套具体的行为方式。如诺丁斯认为,尽管关怀与传统美德有重要的相似性,但关怀理论以关系为中心。她强调关怀行为中的互惠与回应,关怀关系的建立依赖于关怀方满足被关怀方的关怀需要,以及被关怀方对关怀方的回应。女性主义关怀伦理者特朗托也提出,关怀实践活动是一个过程,它包括了关心、照顾、给予关怀与接受关怀四个阶段,这其中必须融入四个要素,即关注、能力、责任与反应。因此,关怀伦理更关注建立关怀性相遇关系,而不是单方面强调关怀方的个

7、人修养。  再者,在对原则与普遍性的立场上,仁应划归美德伦理而非关怀伦理。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的研究者丹尼尔斯塔在分析中她引入美德伦理的概念,认为儒家伦理更为合适的位置应当在美德伦理中寻找,而不应该求助于关怀伦理。儒家一直遵守一定的准则,偶尔的打破准则按情境处事也是对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的运用,是为了更好的实践个体美德。关怀伦理一直认为关系中的细节比原则更重要,原则并不是一定要遵守的,要对具体的情境加以分析。  三、目标的不同仁培养以男性为主的君子,关怀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