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国产抗日影片的内涵意蕴分析

试谈国产抗日影片的内涵意蕴分析

ID:9599535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3

试谈国产抗日影片的内涵意蕴分析_第1页
试谈国产抗日影片的内涵意蕴分析_第2页
试谈国产抗日影片的内涵意蕴分析_第3页
试谈国产抗日影片的内涵意蕴分析_第4页
试谈国产抗日影片的内涵意蕴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谈国产抗日影片的内涵意蕴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试谈国产抗日影片的内涵意蕴分析 [摘要]以抗日为主题的国产电影的发展已经70年了,这类电影主要以塑造英雄为主,以英雄来反映意识形态。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电影以纪实为主,表现手段较为丰富;“十七年”的抗日电影主要是通过英雄来反映意识形态,表现较为单一;新时期的抗日电影尽管表现丰富,但始终还是围绕着意识形态这根主线来展开叙事的。从英雄成长的叙事模式来看,主要是要反映个体即文本中所呈现的英雄如何在党的教育和引导下,真正成长为一名具有高贵品质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宏大主题。  [关键词]抗日;电影;英雄;叙事;意识形态    中国的电影事业的快速发展严格上来说应

2、该从20世纪30年代算起,至今已经有70年的发展历史了,关于抗日题材的电影是拍了一部又一部,这对于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回顾这70年,虽然所取得的成就是无比辉煌的,但是关于这类题材的电影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中国抗日影片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只有对中国此类电影作一个系统的梳理,只有在这种厘清的过程中,才能发现一些问题,这才是关键所在。  一、三四十年代抗日电影的内涵  30年代的中国电影不仅融合了传统的戏曲元素,还兼容了西方尤其是好莱坞电影的表现元素,这对中国电影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表现手段丰富、叙事多样、

3、题材丰富、思想多元是这一时期电影的主要特征。“中国最优秀的电影就产生在‘九•一八’‘一•二八’‘八•一三’日本侵华战争时期。这是去年中国电影100周年时统计出来的,那时候的确出现了一批最好的电影。我认为中国电影最好的时候是在20世纪30年代,这是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高潮。”[1]这时期的电影主要采用新现实主义来进行拍摄的,在那个跌宕多变的年代,电影作为一种记录的载体,不仅有反映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的现实剧,还有反映知识分子及底层民众的灰色人生。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不义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

4、,与此同时,中国的电影界也开始以电影的方式加入到战斗行列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生死关头,救亡图存成了这个时代的最强音。三四十年代拍摄了第一批以抗日为题材的电影,如《狼山喋血记》《风云儿女》《桃李劫》《八百壮士》《十字街头》《松花江上》《希望在人间》《八千里路云和月》等影片。  这些作品除了个别反映战争场面以外,更多的则是以纪实的方式从不同侧面来揭露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的血腥屠杀和残酷蹂躏。这时期的电影主要反映中华民族所遭受的深重灾难,宣传抗日,号召中华各族人民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成了三四十年代电影的主题。这一时期电影的创作者和导演都是战争的亲历者和经历

5、者,深受肉体和心灵的双重折磨。在他们的创作精神中,强烈的忧患意识占据了压倒一切的显要地位,所以作品就有了很强的真实感和纪实性。同时,电影的观众也是受害者,这样就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共同抗日成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共识。  在这些作品里,每个人经受了战争的洗礼、战争的磨炼,这时期电影里的主人公参加到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队伍中是积极主动的,不是谁能强迫的,而是社会环境和个体所亲历的现实苦难所决定的。  二、“十七年”抗日电影的镜像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革命的最后胜利,于1949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内,摆在党面前的是一个破旧不堪、千疮百孔的烂摊

6、子,民生凋敝,各行各业百废待兴,中国经济处在崩溃的边缘;在国外,党要面对的是西方敌对势力对刚建立的社会主义的仇视。他们妄图把新建立的社会主义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怎样才能巩固来之不易的社会主义政权,怎样才能让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对于共产党来说,无疑是最严峻的考验,这样就迫切需要把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变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志。  只有通过大力宣传党的政策和强化对人民的教育,才能实现上述的目标。具体到电影领域,那就是通过电影来塑造一批具有献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英雄和道德模范来带动和鼓舞人民群众加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行列中。 

7、 葛兰西认为一个阶级在取得革命领导权的同时,还必须掌握文化领导权,只有掌握了文化领导权,才能把阶级或政党的意志通过宣传机器上升为国家的意识形态,重要的是这种意识形态又在不断地强制推行中,并极力凸显它的“合理性”“普遍性”“永恒性”。  而电影作为这种意识形态的承载体,作为政治的延伸,就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强烈的政治色彩。  “在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中,教育,是统治阶级获得文化领导权重要的途径,领导权在人民那里并不是始终自明的,人民在认同或同意的过程中,并不排斥国家政治和文化领导机构对人民的说服和教育过程,尤其是无产阶级获得政权之后,“现代君主”或统治阶级

8、为了实现其国家目标,对人民实施积极的教育是完全必要的。”[2]  这一时期的抗日题材的电影主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