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和就业问题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ID:9596743

大小:6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3

失业和就业问题的原因、影响及对策_第1页
失业和就业问题的原因、影响及对策_第2页
失业和就业问题的原因、影响及对策_第3页
失业和就业问题的原因、影响及对策_第4页
失业和就业问题的原因、影响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失业和就业问题的原因、影响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失业和就业问题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一、严峻的就业形势及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就业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经济增长始终伴随着就业的压力。在此期间,我国共创造了1.7亿多个就业岗位,但目前的就业形势依然并不乐观。  ——城镇下岗和失业人数2000万。2001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681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515万,再加上非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全国约有2000万下岗和失业人员。  ——农业剩余劳动力约1.5亿。我国的农村劳动力有4.7亿,全国有耕地19亿亩,若按每个劳动力耕种10亩地计算,需要农业劳动力1.9亿,加上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劳动力1.3亿,有3.2亿的农村劳动力被充

2、分利用。这样,农村还有1.5亿的剩余劳动力需要寻找新的出路。  ——全国城乡每年新增劳动力约700万。我国现有人口12.6亿,若人口自然增长率按1.1%计算,劳动力人数占人口总量的比例按50%计算,则每年新增劳动力700万。  综上所述,我国每年需就业的劳动力数量为1.77亿人。另外,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富余人员至少2000万人。这样,我国实际上需要就业和再就业的劳动力为1.97亿人。如果我国的经济增长率按8%计算,就业弹性系数为0.13,则每年对劳动力的需要约为800万。这样,我国将有1.89亿的劳动力处于失业或隐性失业的状态。  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其根

3、源在于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关系严重失衡,即劳动力的供给远超过需求。  1.过大的劳动力供给。劳动力的供给量取决于人口总量和劳动力占人口总量的比例即劳动参与率。我国的劳动参与率,1952年仅为36.1%,以后不断提高,到1993年已超过56%,1998年达到56.8%。这不仅高于发展中国家,如印度1993年劳动参与率为43%,而且也高于发达国家,如美国1990年劳动参与率为40.2%。同时,我国又有12.6亿之多的人口。最多的人口加上最高的劳动参与率,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供给。如果劳动参与率按56%计算,12.6亿人口可提供的劳动力数量约为7.1亿。  2.有限的劳动

4、力需求。劳动力要变成现实的生产力,生产出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产品,必须要与一定的物质要素相结合。如果可利用的物质要素的数量不能满足劳动力与之结合的需要,一部分劳动力就会因无法与物质要素相结合而不能进入生产过程,从而使其处于闲置状态,即出现了劳动力失业的问题。而一定时期内能够与劳动力进行结合的物质要素的数量,总是一定的,这就决定了经济运行对劳动力的需求是有限的。如果现有的劳动力供给超过需求,则必然发生劳动力失业。  实际上,我国的国民经济运行一直承受着劳动力供给过剩的巨大压力。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这些过剩的劳动力,在农村表现为农业生产上的低效率甚至无效率劳动;在城市则

5、表现为企业拥有过度的冗员。由于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和需求过剩的短缺市场,企业的冗员问题并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改革开放以来,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被逐渐打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由财政统负盈亏变为自负盈亏。企业冗员开始对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但由于短缺市场的存在,其冗员还不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随着短缺市场的消失并进而出现供给过剩,一些企业便开始出现微利甚至经营亏损。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出现困难。这时,企业冗员便成为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负担甚至障碍。消除冗员、减轻负担便成为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自1992年以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每年不断增加,尤

6、其是三年脱困期间,下岗人数急剧上升。与此同时,国有企业的职工人数却迅速减少,1996年国有企业职工为5549万人,到2000年则减少到4265万人,年均减少6%。  由供给过剩导致的需求约束是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也是市场经济的宏观环境。企业只能学会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而不是改变这样的环境。问题是我们现在的市场需求约束还不能说是正常的市场需求约束,它是由于改革中因市场机制不健全和资源配置不合理而导致的一种低水平的需求约束,是企业自身改革不到位所造成的。我国的企业改革采取的是放权让利的改革思路。在需求过剩的市场环境驱使下,已经取得生产经营自主权的企业并没有注意通过企业制度

7、的创新来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而是利用取得的自主权和手中的留利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以争夺过剩的市场需求。因此,过剩的市场需求便成为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这种盲目投资必然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生产出一些质量不高、附加价值低的产品,从而造成大量的产品供给过剩,但与此同时,一些市场需要的产品,企业却无力生产。因此,对这些企业来说,过剩的市场需求消失,其生存的基础也不再存在,其结果必然是陷入困境。而这些陷入困境的企业又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来说,由于这些中小企业有更多数量的职工,因此造成大量的职工下岗。  再看农村劳动力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行家庭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失业和就业问题的原因、影响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失业和就业问题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一、严峻的就业形势及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就业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经济增长始终伴随着就业的压力。在此期间,我国共创造了1.7亿多个就业岗位,但目前的就业形势依然并不乐观。  ——城镇下岗和失业人数2000万。2001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681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515万,再加上非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全国约有2000万下岗和失业人员。  ——农业剩余劳动力约1.5亿。我国的农村劳动力有4.7亿,全国有耕地19亿亩,若按每个劳动力耕种10亩地计算,需要农业劳动力1.9亿,加上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劳动力1.3亿,有3.2亿的农村劳动力被充

2、分利用。这样,农村还有1.5亿的剩余劳动力需要寻找新的出路。  ——全国城乡每年新增劳动力约700万。我国现有人口12.6亿,若人口自然增长率按1.1%计算,劳动力人数占人口总量的比例按50%计算,则每年新增劳动力700万。  综上所述,我国每年需就业的劳动力数量为1.77亿人。另外,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富余人员至少2000万人。这样,我国实际上需要就业和再就业的劳动力为1.97亿人。如果我国的经济增长率按8%计算,就业弹性系数为0.13,则每年对劳动力的需要约为800万。这样,我国将有1.89亿的劳动力处于失业或隐性失业的状态。  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其根

3、源在于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关系严重失衡,即劳动力的供给远超过需求。  1.过大的劳动力供给。劳动力的供给量取决于人口总量和劳动力占人口总量的比例即劳动参与率。我国的劳动参与率,1952年仅为36.1%,以后不断提高,到1993年已超过56%,1998年达到56.8%。这不仅高于发展中国家,如印度1993年劳动参与率为43%,而且也高于发达国家,如美国1990年劳动参与率为40.2%。同时,我国又有12.6亿之多的人口。最多的人口加上最高的劳动参与率,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供给。如果劳动参与率按56%计算,12.6亿人口可提供的劳动力数量约为7.1亿。  2.有限的劳动

4、力需求。劳动力要变成现实的生产力,生产出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产品,必须要与一定的物质要素相结合。如果可利用的物质要素的数量不能满足劳动力与之结合的需要,一部分劳动力就会因无法与物质要素相结合而不能进入生产过程,从而使其处于闲置状态,即出现了劳动力失业的问题。而一定时期内能够与劳动力进行结合的物质要素的数量,总是一定的,这就决定了经济运行对劳动力的需求是有限的。如果现有的劳动力供给超过需求,则必然发生劳动力失业。  实际上,我国的国民经济运行一直承受着劳动力供给过剩的巨大压力。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这些过剩的劳动力,在农村表现为农业生产上的低效率甚至无效率劳动;在城市则

5、表现为企业拥有过度的冗员。由于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和需求过剩的短缺市场,企业的冗员问题并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改革开放以来,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被逐渐打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由财政统负盈亏变为自负盈亏。企业冗员开始对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但由于短缺市场的存在,其冗员还不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随着短缺市场的消失并进而出现供给过剩,一些企业便开始出现微利甚至经营亏损。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出现困难。这时,企业冗员便成为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负担甚至障碍。消除冗员、减轻负担便成为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自1992年以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每年不断增加,尤

6、其是三年脱困期间,下岗人数急剧上升。与此同时,国有企业的职工人数却迅速减少,1996年国有企业职工为5549万人,到2000年则减少到4265万人,年均减少6%。  由供给过剩导致的需求约束是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也是市场经济的宏观环境。企业只能学会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而不是改变这样的环境。问题是我们现在的市场需求约束还不能说是正常的市场需求约束,它是由于改革中因市场机制不健全和资源配置不合理而导致的一种低水平的需求约束,是企业自身改革不到位所造成的。我国的企业改革采取的是放权让利的改革思路。在需求过剩的市场环境驱使下,已经取得生产经营自主权的企业并没有注意通过企业制度

7、的创新来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而是利用取得的自主权和手中的留利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以争夺过剩的市场需求。因此,过剩的市场需求便成为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这种盲目投资必然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生产出一些质量不高、附加价值低的产品,从而造成大量的产品供给过剩,但与此同时,一些市场需要的产品,企业却无力生产。因此,对这些企业来说,过剩的市场需求消失,其生存的基础也不再存在,其结果必然是陷入困境。而这些陷入困境的企业又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来说,由于这些中小企业有更多数量的职工,因此造成大量的职工下岗。  再看农村劳动力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行家庭联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