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农民问题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农民问题

ID:9596691

大小:73.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5-03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农民问题_第1页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农民问题_第2页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农民问题_第3页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农民问题_第4页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农民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农民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农民问题内容提要:中国的三农问题引起了与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央政府希望通过农业补贴、减少税费等措施提高农民收入。但是与1980年戴中国农村不同,中国农民已经处于全球化的影响之下。本文通过三个方面,即农民就业、农业生产组织和农业生产,来展示全球化对中国农民的影响。通过这个分析,本文试图说明,必须站在全球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农民问题。关键词:农民全球化生产组织三农引言三农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各方面的关注。许多研究者都将中央在2004和2005年的两个一号文件与1980年代的5个一号文件联系在一起,以此说明中央对农

2、村的重视。1970年代末期的中国农村与2000年代初期的农村有相似之处,比如农民收入降低、粮食产量减少等等;中央在两个不同时期所采取的政策也有相似之处,比如增加对农村的投入,明确农民的经营权利;[1]所取得成就也有相同之处,如通过政府的政策,农民的收入有了提高,从而增加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保持了农村稳定。但是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比较这些相似之处,更引人注目的是三农问题的变化。三农问题所产生的背景已经发生了变化,比如最主要的变化之一就是市场化将农村与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过去的30年中,在农村和农业中迅速地引入了市场机

3、制,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被市场经济体制所代替,农村越来越开放,他们受到外界越来越多的影响。外来的因素构成了新形势下研究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的背景,中国的农村不仅仅通过市场与城市联系在一起,他们甚至越来越紧密地与全球经济联系在一起,从而受到全球化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观察三农问题就需要引入全球化的视角。在1980年代初期,中国农村面临着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农业生产的问题,因为国家长期执行发展重工业的政策,采取剪刀差的方式从农业汲取发展工业所需要的资金,农产品价格被人为地压低,农民普遍贫困。第二个是就业问题,由于农民被严格地限制在

4、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沉积在农村内部,在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村大量存在隐性失业的情况。面对这些问题,一方面,政府提高了粮食收购价格,从而使农民收入提高;另外则鼓励农民从事乡镇企业,解决了农民就业问题。这样两个政策,再加上管理方式的改革,土地承包到户经营,成功地解决了1980年代初中国所遇到的农村问题。1980年代,中国农村基本是在一个封闭的状态下进行的,中国经济独立于世界经济之外,在自力更生的政策下,中国农业基本不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中国农民的就业也只是国内的问题。此外,1980年代初起,中国的改革开放还刚刚开始,经济运行中还

5、保留了许多计划经济色彩,政策主要通过政府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贯彻。到2000年代初,市场在中国农村的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受到了来自全球的影响,尽管许多农民仍然生活在偏僻的山乡。中国的农业生产已经不再是封闭的,不仅许多从事经济作物种植的农民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而且那些专门为国内市场生产粮食的农民也同样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当然,全球化的影响不仅仅停留在经济领域,全球化对农民的生产组织、农民的就业结构,甚至农民的生存环境都构成了巨大的影响。人口与收入中国农村发展最为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就是相对于人口数量的资源

6、贫乏,特别是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中国现在有约18亿亩耕地(约1.2亿公顷),而中国有8亿多农村人口,平均每个农村人口的土地仅有2.25亩,也就是说仅有0.15公顷。而且这些耕地的分布很不均匀,在自然条件较好的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很大,一些地方农民的人均土地不足半亩,而在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尽管人均拥有的耕地面积比较大,但是当地自然条件很差,土地瘠薄,尤其缺少灌溉用水,土地产出很低。在中国农村的大部分地区,人多地少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早在农村改革以前,甚至清朝中期以后,人口压力就越来越严重的显现出来。在建国以前,面

7、对人口压力,人们将土地不断细化,也就是使多数人可以依靠土地维持生活,从而减少剩余劳动力对社会的破坏。在建国以后,通过人民公社体制,将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封闭在农业内部,农村剩余劳动力以隐性的方式存在,依靠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原则,维持农民普遍的贫困生活。在集体体制下,因为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农民往往劳动不努力,剩余劳动力并没有构成一个主要的问题。进入1980年代以后,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被凸现出来。农村劳动力之所以过剩,不仅仅因为人口的数量,特别是1980年代以后所出现的人口出生高峰,[2]更因为农业技术的改进。1980年代以

8、后,农业生产结构也产生了变化,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剩余,另外一方面许多节约劳动力的技术迅速普及到农村,比如化肥迅速地取代了农家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农药和农用机械也在平原地区的农村迅速普及,这些都减少了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被进一步突出出来。[3]解决剩余劳动力成为农村发展、减少贫困的关键。在过去的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