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关于利益协调机制的完善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论关于利益协调机制的完善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ID:9587706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3

论关于利益协调机制的完善与和谐社会的构建_第1页
论关于利益协调机制的完善与和谐社会的构建_第2页
论关于利益协调机制的完善与和谐社会的构建_第3页
论关于利益协调机制的完善与和谐社会的构建_第4页
论关于利益协调机制的完善与和谐社会的构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关于利益协调机制的完善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关于利益协调机制的完善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利益矛盾和冲突公开化  改革开放前,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次的差别不大,社会利益的矛盾和冲突处于隐形状态。改革开放以来,利益分配方式发生了变化,导致利益差距的扩大化、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由于人们在能力、生产要素的拥有量以及劳动贡献等方面存在差别,因而造成社会阶层之间财富分配和拥有的差异,这是正常的,但差距不宜过“度”,其差距应以所有社会阶层都能普遍得到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益处为前提。而我国在1990年代中期以后,强势的富裕阶层增长得很快;与此同时,工人阶层和农业劳动者阶层的政治经济地位没有得到相对的提高,反

2、而产生了众多的失地农民、失业下岗工人、被拆迁而没有得到妥善安置的居民等贫困的弱势阶层。而社会中间阶层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由此引起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不断公开化、明朗化。中国社会科学院《2005年社会蓝皮书报告》披露,从1993年到2003年间,中国100人以上的群体性事件数量已由l万起增加到6万起,参与人数也由约73万增加到约307万,年均递增17%。从新世纪开始的我国战略机遇期,大体上与人均GDP进入1000~3000美元的时期相一致。特别是随着人均GDP进入1000~3000美元的时期,我国社会进入了不协调因素的活跃期和社会矛盾的多发期。这是世界各国历史所表明的,也是我国建设

3、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所不得不面对的。    二、利益格局失衡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负面效应    利益关系的变化通过提供一个利益激励机制安排而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再次证明了“发展是硬道理”。但在体制改革的渐进过程中,出现的利益分配不公、利益差距拉开太大等,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一)利益分配不公危害社会稳定  首先,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会引起一部分人的社会心理失衡,危及社会稳定的群众基础。我国有着“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心理,而社会现实却是收入差距迅速拉开,这必然激化利益矛盾。这不仅是贫富差距数量方面的问题,而且在这一差距拉大过程

4、中,存在较多的人为因素和非正常因素,诸如特殊优惠、官商结合、偷税漏税、欺诈暴利等,往往使富者富得“不仁不义”,贫者贫得“不明不白”。这就使日益扩大的贫富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复杂和尖锐。  其次,利益分化,会引起人口流动失序,危害社会的稳定。城乡差距的拉大,是利益分化的一个主要表现。在我国,城乡差距仍呈扩大之势。农民为了求得更多的经济机会和经济收入,大量涌向城市,并且涌入城市的大多为年轻力壮的劳动力,剩下在农村务农的则多为老弱病残,这无疑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的大国而言更是如此。一旦农业这个基础弱了,社会稳定的系数就会随之降低。同时

5、,由于我国现存的户籍制度,流入城市的人口的绝大多数无法取得迁入地的户籍而成为稳定居民,迁入地对他们的管理易出现空档,而且他们还可能会因为不能定居而四处流动。这种流动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和突发性,很难进行有效的社会控制,对社会稳定来说无疑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再次,阶层利益分化割裂社会共识,激化矛盾,危害社会的稳定。社会阶层利益的分化,也使得不同利益主体在其人生沉浮中选择相互冲突的价值认知,某一利益群体往往自我认定在社会地位上处在“劣势”,并以此与处在“优势”地位的群体攀比,由此产生强烈的被剥夺感。社会分化带来了人们自我意识的分化,漠视社会整体利益,社会发展中公正的缺失,更容易引起对

6、立性社会思维方式的形成。那些并非靠努力奋斗与智慧,而是靠巧取豪夺、化公为私和不法勾结而暴富的“为富不仁者”,引起民愤,而有些人却把这种民愤斥之为“仇富心理”;当多数人为贫富悬殊而忧心忡忡时,有些人却振振有词地说中国的贫富差别仍然处在健康合理的范围之内,如此等等。社会正在以财富分野,割裂着社会的共识。如果社会的不同群体没有基本的社会共识和共同的社会目标,我们所追求的和谐社会目标就难以实现。  (二)利益差别过大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在我国经济转轨阶段,在利益关系变化的过程中,不同利益主体的获利状况不断发生着变化,并且导致利益分配差距出现过大的局面。而利益在不同主体之间分配差距过大,

7、是导致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金字塔”状的收入阶层分布导致新的消费热点难以形成。当前我国经济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消费不振。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已接近9万亿元人民币,政府连续降息却仍旧无法拉动内需。最终消费率从1996年到2000年分别是58.5%、58.2%、58.7%、60.1%和61.3%。消费不振导致投资机会减少,大量储蓄无法转化为投资,已成为制约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最大障碍。  其次,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与有效需求不足。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城乡收入差距都是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