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87597
大小:5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03
《浅谈“道”与“和谐”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道”与“和谐”的关系在社会各阶层人群中,如果谈及《老子》或“道”则反应不一,大多数人说“不懂”,或说“那东西太高深,是修道人或专业研究者的学问。”也有说“不实用,那是老古董”的。一些文化人多认为《老子》的价值在文化层面,是中华古文化经典。对老子思想最具定位权威的道家研究者,在“道”的认识上也同样存在颇多不同,褒贬不一。有认为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研究有一定贡献;有认为老子具有挑战统治者,有神论的精神,代表平民呼声,亦有认为老子思想“倒退”、“消沉”、“厌世”,或认为老子思想宣扬“诡诈”、“圆滑”、是“权谋之术”。如称“黄老之术”等等。当一种思想不能被正确理解而置于百家争鸣盲人说
2、象境地致人们的认识莫衷一是时,这种思想还具有正确应用、体现真实价值的功能吗?一如被摆动着的指南针,它还有指正方向的作用吗?老子“道”论在已经的历史过程中始终未能体现其应有价值,原因正在人们将“道”仅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意识形态,文化现象,或“术”的范畴进行研究。忽略了老子所论之“道”在研究宇宙、万物生成的自然科学、人类学、社会学、治国、治家、立业等方面的哲理性指航作用。老子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老子》·七十一章)自古及今,天下人所以不能受益於“道”,其根本之因正在人们对“道”的不知、不解,错误理解,因“莫能知”而“莫能行。”在世界经济发展及各个国家在全
3、球的地位格局出现重大变化的今天,中国正孕育着崛起的强劲而又稚嫩的发展生机。这一特殊发展状态下的生命力,犹其需要“和谐”的大气候培扶化育,“和谐”成为必然的国情所向。在这一大趋向为国家高层决策者重视、提出、并全面遵行中,其中却一直潜隐着易忽视而又可能严重影响实践结果的因素。那就是:人们尚未正确理解为什么需要“和谐”,“和谐”的深层意蕴是什么,走和谐之路是权宜,还是一贯下去,根据是什么,是执行命令、贯彻方针的形式实现“和谐”,还是自然趋向。对这些问题不同的理解遵行,其结果截然不同。因之,置身於遵行“和谐”大趋势中的人们,首要的是理解“和谐”之根,理解紧系宇宙万物与人类关系链条的自然之
4、“道”,明晰这一根本,才可能明晰社会提倡“和谐”之由。才可能使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组合形成合理发展、繁荣的新格局;才能理解国家繁荣富饶,不仅需要掌握科学技术,占有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这些技术与成果。比如研制核武器、克隆人,这样的科研项目及结果,无论何时、何地、对人类、对社会、对自然皆有百害而无一利。这类皆知有害而又为之的事例数不胜数,人类在这些社会文明发展误区中愈陷愈深,并形成恶性循环而难以中止,这种怪圈的形式,正源于人们对自然之“道”的不理解。如果国人、世界人均能理解大“道”之理,则可自觉的使科学、社会学、人类生存学,政治、经济、军事等等学科纳入永恒的符合全人类利益,保护
5、宇宙自然环境的大系统之中,使人类生存永无后顾之忧。因此认为,强国以“和谐”为本,大道是“和谐”之根。“道”与“和谐”,与自然万物、与人、与富民强国的密切关系,不仅要求学术领域中的专家理解,更重要的是向社会各层次人群普及。这也是本文研究探讨的主题。一、什么是“道”自古及今的道家、哲学家,及自然科学研究者等各类学者对“道”的概念争论从未停止过。有认为“道”是万物存在运行的自然法则;有认为“道”是物质世界自然之性;有认为“道”是万物的本质;有认为“道”是世界的物质基础,“气”及其变化的自然法则的统一。有认为“道”来自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道路。有认为“道”是物质世界不可破灭的必然性,
6、万物都从属于“道”的法则等等,这些概念,所表示的正是人们对“道”理解认识的不统一。老子阐述的“道”见《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义指“可以用语言说明的道,不是完全意义的常道”。“道”为什么不能用语言说明白呢?因“道”无所不有,无所不在的作用于无限宇宙的自然之物,其内涵是无限的,而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人以有限认知的语言表达无限内涵的“道”,所表达的只是“道”的一部分,而不是完全意义的常道。但“道”并非不能言说。语言不能说明的是“道”在万物中的客观体现。可以说明的是宏观的大道存在形式,“道”的形、性、质特点及化育万物之“理”。《老子》五千言,既述“道”之体,亦述“道”之
7、用。对于什么是“道”,老子在第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名之曰‘道’,强字之曰‘大’。二、简论“道”的形与质《老子》第一章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四十章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与“有”是老子“道”生物理论的关键词,“无”与有“是两个意蕴相反的概念。这里的“无”,不是真“无”,是存在的“有”,质的“无”。而“有”,是质与存在具为“有”。现代众多研究者认为“道”是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