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与和谐的关系

浅谈道与和谐的关系

ID:10829958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8

浅谈道与和谐的关系_第1页
浅谈道与和谐的关系_第2页
浅谈道与和谐的关系_第3页
浅谈道与和谐的关系_第4页
浅谈道与和谐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道与和谐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道与和谐的关系和谐不是一种口号,也不是奋斗目标或形式标签,是伴随道化生万物的必备条件,是阴阳离合能否孕育成物的协调程度。本文是一篇道与和谐的关系,详细内容点击查看全文。在社会各阶层人群中,如果谈及《老子》或道则反应不一,大多数人说不懂,或说那东西太高深,是修道人或专业研究者的学问。也有说不实用,那是老古董的。一些文化人多认为《老子》的价值在文化层面,是中华古文化经典。对老子思想最具定位权威的道家研究者,在道的认识上也同样存在颇多不同,褒贬不一。有认为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研究有一定贡献;有认为老子具有挑战统治者,有神论的精神,代表平民呼声,亦有认为老子思想

2、倒退、消沉、厌世,或认为老子思想宣扬诡诈、圆滑、是权谋之术。如称黄老之术等等。当一种思想不能被正确理解而置于百家争鸣盲人说象境地致人们的认识莫衷一是时,这种思想还具有正确应用、体现真实价值的功能吗?一如被摆动着的指南针,它还有指正方向的作用吗?老子道论在已经的历史过程中始终未能体现其应有价值,原因正在人们将道仅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意识形态,文化现象,或术的范畴进行研究。忽略了老子所论之道在研究宇宙、万物生成的自然科学、人类学、社会学、治国、治家、立业等方面的哲理性指航作用。老子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老子》七十一章)自古及今,天下人所

3、以不能受益於道,其根本之因正在人们对道的不知、不解,错误理解,因莫能知而莫能行。在世界经济发展及各个国家在全球的地位格局出现重大变化的今天,中国正孕育着崛起的强劲而又稚嫩的发展生机。这一特殊发展状态下的生命力,犹其需要和谐的大气候培扶化育,和谐成为必然的国情所向。在这一大趋向为国家高层决策者重视、提出、并全面遵行中,其中却一直潜隐着易忽视而又可能严重影响实践结果的因素。那就是:人们尚未正确理解为什么需要和谐,和谐的深层意蕴是什么,走和谐之路是权宜,还是一贯下去,根据是什么,是执行命令、贯彻方针的形式实现和谐,还是自然趋向。对这些问题不同的理解遵行,其结果截

4、然不同。因之,置身於遵行和谐大趋势中的人们,首要的是理解和谐之根,理解紧系宇宙万物与人类关系链条的自然之道,明晰这一根本,才可能明晰社会提倡和谐之由。才可能使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组合形成合理发展、繁荣的新格局;才能理解国家繁荣富饶,不仅需要掌握科学技术,占有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这些技术与成果。比如研制核武器、克隆人,这样的科研项目及结果,无论何时、何地、对人类、对社会、对自然皆有百害而无一利。这类皆知有害而又为之的事例数不胜数,人类在这些社会文明发展误区中愈陷愈深,并形成恶性循环而难以中止,这种怪圈的形式,正源于人们对自然之道的不理解。如果国人、世界

5、人均能理解大道之理,则可自觉的使科学、社会学、人类生存学,政治、经济、军事等等学科纳入永恒的符合全人类利益,保护宇宙自然环境的大系统之中,使人类生存永无后顾之忧。因此认为,强国以和谐为本,大道是和谐之根。道与和谐,与自然万物、与人、与富民强国的密切关系,不仅要求学术领域中的专家理解,更重要的是向社会各层次人群普及。这也是本文研究探讨的主题。一、什么是道自古及今的道家、哲学家,及自然科学研究者等各类学者对道的概念争论从未停止过。有认为道是万物存在运行的自然法则;有认为道是物质世界自然之性;有认为道是万物的本质;有认为道是世界的物质基础,气及其变化的自然法则的

6、统一。有认为道来自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道路。有认为道是物质世界不可破灭的必然性,万物都从属于道的法则等等,这些概念,所表示的正是人们对道理解认识的不统一。老子阐述的道见《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义指可以用语言说明的道,不是完全意义的常道。道为什么不能用语言说明白呢?因道无所不有,无所不在的作用于无限宇宙的自然之物,其内涵是无限的,而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人以有限认知的语言表达无限内涵的道,所表达的只是道的一部分,而不是完全意义的常道。但道并非不能言说。语言不能说明的是道在万物中的客观体现。可以说明的是宏观的大道存在形式,道的形、性、质特点及化育万

7、物之理。《老子》五千言,既述道之体,亦述道之用。对于什么是道,老子在第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名之曰道,强字之曰大。二、简论道的形与质《老子》第一章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四十章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与有是老子道生物理论的关键词,无与有是两个意蕴相反的概念。这里的无,不是真无,是存在的有,质的无。而有,是质与存在具为有。现代众多研究者认为道是有质的存在,道是物,为有。这是对老子之道最严重的误解,也由此引起释老的一系列的错误。这里作简要论证。(一)无是非有,有为非无,老

8、子对两个意蕴相背的概念决不会混为一谈。若无为有物,无则为有,老子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