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辨疫琐言》医学思想探析

李炳《辨疫琐言》医学思想探析

ID:9587075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3

李炳《辨疫琐言》医学思想探析_第1页
李炳《辨疫琐言》医学思想探析_第2页
李炳《辨疫琐言》医学思想探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李炳《辨疫琐言》医学思想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李炳《辨疫琐言》医学思想探析【关键词】李炳辨疫琐言温疫论医学思想疫病1《温疫论》理论质疑1.1《温疫论》对伤寒病因的分析有误《伤寒杂病论》中指出伤寒为“天之六气,伤及太阳膀胱寒水之经”,而《温疫论》中则认为“夫伤寒必有感冒之因……恶风恶寒……伤寒投剂一药而解”。对此李炳辩证地分析了伤寒的病因,认为伤寒病因当为“常见感冒,并未有因,即卑衣风露,强力入水等因。六经俱可受病,不止太阳一经,亦不止风寒两途。”即伤寒为“天之六气所犯,非单一感冒之因,也非一药而解。”他指出《温疫论》对伤寒病因的分析可能是对《伤寒杂病论》理论的误解。

2、1.2《温疫论》中的“膜原”应为穴位名从《黄帝内经》开始便论述“膜原”,如《素问·疟论》曰:“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于五脏,横连募原也。”今日的《温病学》教材中也沿用“膜原”一词并有其证治方药,但“膜原”概念仍含糊,尤其是解剖学上不存在前人所说的有关“膜原”的解剖位置,“膜原”实际上是有其名无其位、无其实[1]。在薛生白、邵仙根等温病学家的认识中,“膜原”既不在脏腑,也不在经络,而近于胃腑,属半表半里,似为一个特定的病邪居处[2]。《温疫论》曰:“时疫之邪,匿于膜原,根深蒂固。”李炳认为这里的膜原为穴位名,不是经名。1.

3、3“瘟即温也”之误吴又可认为“瘟即温也……各各不同,究其病则一。”李炳根据《黄帝内经》中“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及《伤寒杂病论》中“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认为“冬不藏精,至春发为温病。冬令阳气潜藏于肾水之中,是其常也,伤其肾水,阳不能藏,阳无水气涵养,是谓亢阳。至春,亢阳发动,是谓温病。”此时症状伴有发热而渴。因此他认为“瘟”从外而引发,邪气为实邪、瘟邪,即疫邪;而“温”由内而来,为正气虚所致,故不恶寒,以“滋阴壮水”为治则。1.4否定《温疫论》“阴证世间罕有”论鉴于临床数十年的经验,李炳认为疫症中三阴证也有许

4、多,即“三阴之病,无日无之”,而非《温疫论》所述“阴证世间罕有”,并言明“三阴证用四逆理中等汤二三剂即愈”。2《温疫论》用药质疑2.1达原饮因疫邪于人体正气虚衰之时入侵,所谓“邪乘虚入”,故治应在逐邪的同时,注意顾护正气。达原饮所用药物中槟榔、厚朴、草果为破气峻烈之品,黄芩、知母为清热之品,不适宜瘟疫初犯时使用,若误投之则反伤正气,使邪气内陷,应待邪壅化热方可应用。即必须审人之虚实,辨证用药。而《温疫论》指出战汗“战而不汗者危,中气亏危也……正气脱不胜其邪也”,即论述中已说明正不胜邪,但在方药使用上仍用达原饮、三消饮、承

5、气汤类伤正之药,足证明《温疫论》理论与所选方药有矛盾。故李炳言“近日达原饮之杀人,比比皆是”,即是因为未辨明疫症证型误投了达原饮而致。他分析其原因为“只知温疫论一书,除温疫论而外,皆未尝深究”。2.2仲景三方(五苓散、桃仁承气汤、抵当汤)《温疫论》中论“伤寒时疫,皆能传胃,至是同归于一,故用承气辈导邪而出”,“夫疫者胃家事也,盖疫邪传胃十常八九,集传于胃,必从下解,疫邪不能自出。必借大肠之气传送而下,而疫方愈。”李炳认为五苓散、桃仁承气汤、抵当汤三方治疗足太阳膀胱经之病症,而疫病从口鼻而入,与膀胱无关,吴又可把三方用于治

6、疫病,是误用。首先,李氏认为伤寒为天之六气所犯,而时疫为地气所致,疫从口鼻而入,必先于胃,而不是传胃。其次,疫致胃壅宜以通导之,应用大黄,而不是泻胃实之承气类药物。3强调诊疫重在辨脉李炳在辨明疫病时日及所涉及脏腑时注重脉诊,提出“切脉之学,即察气之学也”,强调治病以脉诊为主。他指出疫病的病位及病程从病人的脉诊上能明确地反应出来:疫病时日为一二日,脉见寸关有力,往来凝滞,重按微数,病在心肺;疫病时日为三四日,脉见弦大有力,甚则弦数弦大,病在肝胆;疫病时日为五六日,脉难预料,甚可往来凝滞之脉,邪陷愈深。同时指出,舌诊为辅助脉

7、诊而用,不能偏执于舌诊,以防误诊。4遣方用药特色李炳《辨疫琐言》指出“地气混浊,为污秽之气,为不正之气”,治之以轻清芳香,祛除浊邪而复清阳。故确立“轻清以开肺舒气”的治则。4.1创清气饮清气饮组方:杏霜、桔梗、蝉蜕、银花、广藿香、苏叶、神曲、谷芽、广皮、半夏、赤茯苓。杏霜、桔梗苦以开胃;蝉蜕取其轻清上升之效,散上焦之壅闭;银花、广藿香、苏叶芳香辟浊,散胸中不正之气;神曲、谷芽以舒壅遏;广皮辛香通阳;半夏滑利通阴;赤茯苓利水。4.2推崇下法,善用大黄下法源于《素问·热论》的“三阳经络,皆受其病……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

8、满三日,可泻而已”。李炳认为“疫邪从口鼻入,不为表邪”,故治疗疫病可用下法,不违背《伤寒杂病论》的“表不罢而禁下”准则,与《温疫论》“下之不厌早”相一致。但李炳强调用下法前必审人之虚实。李炳认为大黄为治疫良药,因肺主气,大肠为肺之标,肺气壅,则大肠气闭,胃气不能下行,故用清气饮时加大黄通大肠之气。大黄取其气法:①蒸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