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名师李炳文教授学术思想研究(一)-李秀玉

国医名师李炳文教授学术思想研究(一)-李秀玉

ID:41697968

大小:55.70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9-08-30

国医名师李炳文教授学术思想研究(一)-李秀玉_第1页
国医名师李炳文教授学术思想研究(一)-李秀玉_第2页
国医名师李炳文教授学术思想研究(一)-李秀玉_第3页
国医名师李炳文教授学术思想研究(一)-李秀玉_第4页
国医名师李炳文教授学术思想研究(一)-李秀玉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医名师李炳文教授学术思想研究(一)-李秀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师承制毕业论文李炳文老师学术思想研究及临床经验总结(一)海军总医院中医科李秀玉2000年7刀国医名师李炳文教授学术思想研究李炳文,男,1941年生,河北省任县人。口幼冃睹缺医少线而致百姓夭昏札瘗,痛惜Z余,遂对博大精深的屮医药学产生兴趣。I960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6年系统的中、西医基础理论学习,为以后临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66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遂赴廿肃,从事临床工作。在基层期间,有机会接触大量病例,掌握第一手资料,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11年后(1978年)考取中国中医研究院第一批硕士研究生。读研期间,师从著名屮医专家岳美中、方药屮、沈仲圭、赵金铎等老

2、前辈,致力于中医经典著作的研究、继承及整理名老中医学术经验。1981年完成学业,获医学硕士学位,并留任该院附属广安门医院内科研究室从事医疗、科研、教学活动,曾主持“全国西学中提高班”教学工作。1984年特征入伍,现任海军总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国家卫生部新药(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委员、全军中医学会会长、海军中医学会会长、北京中医药学会副会长、《解放军医学杂志》编委、《人民军医》特约编审、第四军医大学兼职教授、第二军医大学屮西医结合临床博士生导师等。从事屮医理论研究及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心脑血管病、肾病、脾胃病及急性温热病等疾病

3、的临床诊治。参加编著、主编、编审出版的学术专著有《素问今释》、《中医临床大全》、《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等12部。发表、交流的学术论文有“病机刍谈”、“慢性肾炎的因机证治”、“试谈易学原理与中医特色”等30余篇。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参加研制的“产妇康”新药,已被推荐为国内妇产科必备药品。曾应邀赴日本讲学,受到日本同行的好评。近年来,更因其精湛的医术及高尚的医德享誉军内外。1997北京电视台在“医林奇观”专题片中曾以“海医奇葩”为题,对其医疗活动进行了报道,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鉴于其医、教、研方面的贡献,获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于1997年被确定为全国中医师承制导师。老师

4、以“道之极于一”为其治学思想,以“病为本,工为标”为其行医准则。谨遵《内经》Z旨,取法以《伤寒》为圭臬,兼及百家。在整体系统辨证的基础上,注重色脉诊。治病主张“和阴阳、调升降、补偏救弊,通闭解结、因势利导、以平为期”。临床长于温热病、老年病、脾胃病及肾病的诊治。提出轻、清、宣、通治温病;寓攻于补、通补平补治老年病;斡旋升降、燥润兼顾治脾胃;滋阴凉血、疏风化湿治肾病;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学术见解。其行医做人格言为:参悟造化,善体物性,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医贵中正,过犹不及,药法自然,法随证转,怜悯精诚,企登造化。本人有幸跟随李炳文老师学习3年,虽仅触及老师学术思

5、想之皮毛,仍感受益匪浅,于理论,于临床,均较3年前有了明显的进步。现将跟师学习的体会和心得总结如21.勤求古训,博采众长《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金I贵》等为中医的奠基之作,历來临床医家有所成就者,莫不致力于此。老师非常重视对中医经典医籍的研究,大学读书期间,即下大工夫背诵经典名章。工作以后,临证之余,又时时带着问题重读,探精索微,深得奥旨。行医30余载,上述经典著作仅通读就达数遍,而有所侧重地选读,则无以数记,其扎实的中医理论功底即来源于此。老师认为,《内经》的价值不仅在于总结了先秦以前的医疗经验,更在于确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它从阴阳五行、脏腑

6、、经络、刺法、病因、病机、诊法、治则、摄生等诸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形成了以“四时五脏阴阳”为核心的脏象学说。并在天人相关的认识下,提出了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等病因学说,创立了邪生于阳和邪生于阴的病因分类法;《伤寒论》则创造性地对外感疾病错综复杂的证候及其演变规律进行总结,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六经辨证体系,而《金匮》在整体观念指导下,以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据,提出病、证相结合的辨证和治疗方法,奠定了治疗杂病的基础,故仲景Z书有“辨证论治鼻祖,群方之首”的美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于经典,老师认为就是要精研细读,善记勤读,重要章节应能背诵。要在深刻领会原著的精神实质,最忌一

7、知半解、望文生义、断章取义。精读细读方能加深理解,提高悟性,真正以备临床随时之需,而浅尝辄止、因囹吞枣决难真正指导临床。老师研读经典,不是埋头于烦琐的考证,亦非仅仅进行由理论到理论的推演,而是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从临床实践中寻找答案,并学以致用,借古以创新,善于将庞杂的理论归纳而使之条理化,立为纲冃。如将四季温病以图表形式归纳总结,条分缕析,使人一冃了然;通读、精读内经、伤寒,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参阅不同注家的注释,写出近百万字的心得与体会;参与主编《素问今释》,对《黄帝内经素问》一书全部用现代语言进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