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86065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3
《马克思农业现代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马克思农业现代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农业现代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农业现代化思想,是在马克思深入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最终消除城乡对立所作的深邃思考。在我国向工业化和城镇化深度推进的今天,研究马克思的农业现代化思想,深刻认识其理论内涵,对于探索我国现代化之路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的农业现代化思想渊源 马克思在分析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时,出发点是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所带来的弊病。而现代农业显然不可能建立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现代农业要打破的恰恰是商品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都极低状态下的小农经济,解放农村生产力,转移农业生产领域潜在的过剩劳动力。 马克思认
2、为,现代农业必须建立在加强社会交往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应该实现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和社会化,因为生产社会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小农人数众多,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同,但是彼此间并没有发生多种多样的关系本文由.L.收集整理。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使他们互相隔离。他们进行生产的地盘,即小块土地,不容许在耕作时进行分工,应用科学,因而也就没有多种多样的发展,没有各种不同的才能,没有丰富的社会关系。每一个农户差不多都是自给自足的,都是直接生产自己的大部分消费品,因而他们取得生活资料多半是靠与自然交换,而不是靠与社会交往。在这里,马克思指出了分工的作用。因为从历史发展来看,生产社会化是
3、靠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得到发展的,分工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在考察丹麦土地所有制的时候,马克思深刻指出了规模化经营所带来的生产领域的深刻变革,也许在今天看来,农业规模化经营并不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农业现代化,因为决定粮食产量的是土地质量与数量、气候等因素,农业规模化也仅仅是提高了人均生产率。在丹麦,小土地所有制只起次要作用。可是,如果我们将这一思想运用于小块土地经营方面,我们就会发现:把各小块土地结合起来并且在全部结合起来的土地上进行大规模经营的话,一部分过去使用的劳动力就会变为多余的;劳动的这种节省也就是大规模经营的主要优点之一。马克思的土地规模化经营思想,在我国工业化和
4、信息化进程加快以及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而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而言,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脱离了土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转移到城市和第二、三产业部门。 马克思还大胆分析了从运用科学技术的力量,提高农民素质,提高机械化水平等等方面发展现代农业。这个纲领为小农(其中还专门谈到了佃农)提出的要求是:由市镇制备农业机器,按成本价格租给农民使用;建立农民合作社以购买肥料、排水管、种子等等并销售产品最后,实行免费的农业进修教育和建立农业试验站。到今天,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几乎是沿着这几个方面发展的。 二﹑马克思农业现代化思想的最终归宿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
5、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失,他们认为这是最先进的国家几乎都可以采取的措施。由此,纵观当今世界各个先进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组成部分。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几十年以来的发展也证明了脱离农业现代化而单纯进行现代化建设,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马克思的农业现代化思想,是通过提高农业的商品化和市场化程度,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而提高城市化水平,最终实现城乡差异的消失,这也是他的农业现代化思想的最终归宿。作为伟大的人类思想家,我们在研究马克思的农业现代化思想时,不能局限于他的这一观点,应该把他的农业现代化思想和他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最
6、终美好愿望结合起来。 三、马克思农业现代化思想的启示 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谈不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就没有中国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并加快我国的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马克思的农业现代化思想内涵丰富,对于我们今天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加强和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现代化农民 农民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价值主体和创造主体,首先必须现代化。农民现代化本质上是把农民怎样从传统人变为现代人的过程,是包括生产方式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已呈现出一个明显的趋势,即接受农业专门教育的人数占农业人口的比重日益增
7、多,农业劳动者越来越趋向知识化、科学化、专业化。针对我国农民素质低下的现状,可以通过以下措施:(1)加强农村教育投资,加强农村师资力量的配备,引导农村教育与农业商品化和市场化接轨;(2)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职业素质,科学开发农村的人力资源,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出会经营、懂管理、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塑造农民的现代性,以适应中国农村现代化的需要。 (二)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促进科研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