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题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题

ID:9576276

大小:5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2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题_第1页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题_第2页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题_第3页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题_第4页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题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考试号填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外。2、将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第I卷(选择题,共4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眩晕舷梯炫耀武力改弦更张B羡慕募捐幕天席地蓦然回首C剽悍漂泊虚无缥缈飘忽不定D舟辑逻辑开门揖盗缉拿归案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歆羡   驰聘   春意阑姗   信誓旦旦B、踟躇   寥落   灯影憧憧   凭心而论C、落寞   梳妆   烟销日出

2、   仓皇北顾D、幽雅   黯然   豆蔻年华   芸芸众生3、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几经转折,不幸由这个原本是那个时代到处可见的农民的道士当了莫高窟的家,_________着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②陶渊明除了真正清高之外,还能写一手好诗,用来言志抒情,因而实至名归,成为清高的_________。③《荷塘月色》等散文名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内心波动、情绪变化、心理体验等,、都被__________得具体而生动。A.主持模范表现B.把持模范描写C.主持典型描写D.把持典型表现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A.学完了罗素的《

3、我为什么而活着》之后,李老师让同学们课后认真讨论我们应该为什么而活着?B.没了官做则又傲然声称“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共杯酒”,诸如此类的话,就很难和清高挂钩了。C.钓鱼台,在北京玉渊潭公园东面,环境清幽,“台下有泉涌出,汇成池,其水至冬不竭。”(《明一统志》)D.当诸葛亮“高卧隆中”之时,是可以称为清高的,后来辅佐刘备,成为蜀汉丞相,在后人心目中近乎完人,却无人说他清高。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偷了你的东西,自有法律制裁他。你把他的身体打得体无完肤,法律同样也要制裁你。B.巴尔扎克的所有作品仅仅

4、形成了一部书,但我们从里面看到的却是法国十九世纪班驳陆离的生活。C.王道士将他的刷子在石灰桶里蘸了一蘸,开始了对壁画的粉刷,第一遍石灰刷得太薄,五光十色还隐隐显现,他就再细细刷上第二遍。’D.百姓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则避入教堂里去了,因为那些地方比较“稳”,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有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秋的文字特别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如此?写秋颂秋的文字同样也不少。B.在当代,清高曾经长期受批判,但由于它毕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价值观念,在人

5、们心中影响很深,因此虽然批了,却仍然没使许多人的观念真正转变。C.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在返乡探亲热潮中,能得骨肉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一抒数十年阔别,已算万幸。D.宋代散文继承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并有所发展,题材更加多样,形式更加广泛,对后世的散文创作有深远影响。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依托于信息技术革命的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空间和时间感受。空间和时间都不再是固定的,成为了“流动的空间”和“压缩的时间”。利用高速传播的音像信息,人们可以立刻进入到一个不同的空间,并参与其中;凭借强大的信息存储能力,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都

6、能集中为同一个瞬间。这种变化导致了更为高速有效的经济活动,同时也使得经济组织彻底国际化人们的交往活动进一步加速,满足生活需要的各种活动更为方便快捷;由于减少了面对面的接触,人们也就变得更为独立自由,产生了一种普遍的解放感。新的时空感受给很多人带来了解放和自由的感觉,却也潜移默化地使人丧失了历史深度和特殊的地区认同,使人们在虚拟的数码文化中漂泊无依。这样一种虚拟文化严重挑战传统的男女性别关系、家庭亲情关系。表面上看,信息技术使得社会的组织和结合更为紧密有效,个人自由大幅度增加,个人能力也大幅度增强,但个人责任感和义务感却日益淡薄,自我意识日益脱离群体意识,传统的

7、权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关系被无情地消解掉,导致了广泛而严重的自恋、孤独和原子化的个人主义,社会面临着解体的危险。简而言之,网络社会深刻地改变了我们所处世界的面貌,它提升了生产力、文化创造力和传播的潜能,但同时也削弱了社会组织的权威和人际关系纽带。在这样一种“流动的空间、压缩的时间”里,时间节奏突然加快、人际交往抽象化带来了社会普遍失去控制的焦虑和无力感,人们迫切地希望找到一种凝聚的力量,来对抗信息时代所产生的高度风险、无限分散、日益抽象化的总体趋势。应对网络社会的挑战,新的社会运动、国家和文明共同体理应发挥驾御和控制作用。各种新兴社会运动,如环境生态保护运动、

8、女性运动等等,其实都是一种对抗网络社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