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乡村文化危机与乡村教育

民国时期的乡村文化危机与乡村教育

ID:9571483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3

民国时期的乡村文化危机与乡村教育_第1页
民国时期的乡村文化危机与乡村教育_第2页
民国时期的乡村文化危机与乡村教育_第3页
民国时期的乡村文化危机与乡村教育_第4页
资源描述:

《民国时期的乡村文化危机与乡村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民国时期的乡村文化危机与乡村教育民国时期的乡村文化危机与乡村教育 摘要:科举制的废除,直接导致了传统四民社会的解体,西方新的教育制度,在广大的乡村社会却是迷样的模糊,整个乡村在文化层次上陷入了社会嬗变的深渊中。广大知识分子试图通过教育的改变来化解乡村文化危机,并身体力行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深入剖析乡村文化危机与乡村教育的关系,能进一步凸显民国时期的乡村社会演进的历史轨迹。  关键词:乡村;文化危机;乡村教育 .L.    民国时期中国乡村社会呈现出全面颓废的态势,乡村经济破产,基层社会整合失序,乡村文化调节功能弱化,无论从哪一

2、方面看社会方面、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教育方面、都是一点生气也没有,简直可以说死了一半或一多半[1],整个乡村陷入了全面的社会生态危机,其波及面之大、程度之深、持续时间之长,使整个乡村社会几至陷入了恶性循环。    一、乡村文化危机  清末以来的新教育运动无论是模仿日本,还是参照美国,均以模仿甚至抄袭西方工业社会的教育制度为其特征。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种从异国他乡移植过来的新教育体制在中国实施后,出现了许多弊端。陶行知在当时就看出了这些弊端:我国兴学以来,最初仿效泰西,继而学习日本,民国四年取法德国,近年特生美国热,都非健

3、全的趋向。学来学去,总是三不像。[2]欧美国家的现代教育血液输入到中国乡村社会肌体内,产生了排异反应,导致了当时乡村社会的文化危机,整个乡村社会的文化教育几尽瘫痪。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社会的教育和城市相比相差甚远。中等以上的学校主要集中在城市,乡村的孩童小学毕业后很难进入中等学校学习,农村中的文盲半文盲人数庞大,女子受教育的机会更少。广大民众对学校教育仍持有怀疑的态度,新教育在乡村社会很难推行,私塾还有一定的市场。尽管国家在用强制手段把欧美的近代教育模式嵌入乡村社会,欲在与工业文明尚无多大瓜葛的乡土社会塑造一套与近代

4、社会合拍的新文化系统。然而,外在的强制力量还无法把传统的教育与乡土社会分离开来,私塾等旧的教育模式在乡土社会中以其独有的隐性方式顽强地存活。  在乡土社会中,私塾在国家的强力下仍得以生存的动力源自草根社会民众的心理认同,这种认同感固与传统的习惯性不无关联,但更应归功于旧式教育与乡村文化经过长期的磨合而形成的和谐共融性。换言之,旧式教育模式所富涵的许多乡土文化认同的有价值的文化因子使其不失去存在的依据,与外来的新式教育模式相较,在乡土文化的土壤中极具适应性。新式教育虽然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推行,但在具体的时空中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

5、乡土文化的气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新式教育的内容和模式与乡村实际不符。对此时人有深切的体会:现在的农村小学课程,太觉深泛,不切实际生活,应教的不较,不教的反而去死教。[3]遂有论者感叹道:村民认为(学校教材)不若四书五经有用,非四书五经适合于学校教材,实为学校取材不适合于当地情形。[4]  二是新式的乡村教育与乡村需求相背离。小学毕业生,在社会上办事,每不能游刃有余,甚至家庭社会常用之便条帐簿不能做。[5]此论述虽不能完全反应当时乡村教育的实际教学效果,但至少从某种程度折射出了当时乡村新式教育的实际效果与乡村需求

6、的背离。关于当时受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与社会背离,费孝通也有所论及:受新式教育的学生,一是他们并没有利用新的知识去改良传统社会,一是产生了一批寄生性的团阀阶层,既不能从生产中去获取生活,只有用权势去获取财富了。从这方面说,现在这种教育不但没有做到实现中国现代化的任务,反而发生了一种副作用,成了吸收乡间人才外出的机构,有点像采矿,损失了乡土社会。[6]  三是乡村教师的都市化使其难以融入乡村。十年兴学,学堂是由诏书推广的,由诏书推广的学堂同时又按诏书分布:着各省书院于省城改设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

7、7]而后,县城、府城、省城便成为了新学堂的汇集之地。这个过程使教育的重心移到了城市之中,并顺着由高到低的等序向大城市归趋。接受新式教育的学生,习惯了城市的生活,不愿意回到乡土社会中去。知识分子与乡村社会的疏离,使得他们仅仅见闻限于通都大邑,仅仅熟视过东洋的工业社会,而广大的中国社会对于他们却是谜样的模糊[8]。  新式教育无法在乡村真正确立,旧式教育的功能亦处于失常状态,乡村文化调节机制失效,乡村社会的文化生态失衡,乡村的文化教育陷入了危机之中。正如有的学者研究表明:自新政以后,农村社会生态就已经开始破坏了,这种破坏,并不止

8、于旧教育的毁去,新教育的不来,而是农村社会礼俗、社会规则和行为方式的紊乱。农村丧失了原有的调节机制,无法完成固有的循环和运转。民国以来虽然乡村的风俗还在延续,但灵魂却已丧失,日见纷乱和无序,乡村的组织,从宗族到乡社,无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中国农村至少在文化层次上,已经陷入了现代化变革的深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