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68549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2
《农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农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近十多年来我国农史研究有迅速的发展,农史研究的刊物有《中国农史》,《农史研究》,《农业考古》以及新创刊的《古今农业》等,蟾得百花齐放,景象喜人,每年发表的文章数以百计。数量是质量的基础,随着量的增加,就会有质的提高和突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论文,另一方面,数量和质量也有一定的矛盾,量的增加过快,质的比重难免有所降低,这或许就是量与质的矛盾和统一吧。作为农史刊物和书刊的读者,和平时写一些农史文章,感到如何进一步提高质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这是一个牵涉到方法论的问题,笔者不谙方法论,
2、就把初步看到想到的几个问题,提出来举例说明。作为探讨的开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提到的问题,并非针对他人的文章面发,也包括笔者自己在内。这些问题同样存在于个人多年来发表的文章中,我是作为一种反思来提出这些问题的。一、追求愈古愈好愈早愈好的思想李约瑟博士以毕生的精力研究中国科学史,通过大量的材料搜集、整理、对比,肯定了中国古代在天文、地理、生物、数学、物理、化学、医学等多个领域领先于世界同时期水平的丰富实例,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影响。我国科技史学者接着也在这些方面作出愈来愈多的贡献。凡是经过科学的考证,客观
3、地得出我国某项科学技术在历史上起源悠久,居于同时期世界领先地位的,无疑既有利于科技史研究本身的深入和提高,也有利于在普及科技知识中培养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热爱祖国文化和热爱科技事业的精神,坚定地献身于现代化建设。这样的研究,是科技史研究中值得重视的一个方面。无疑,进行这种比较研究,并非凭三言两语,一点实物和三、缺乏文字的基础知识,遽作训诂的考证文字训诂是考证史籍记述名物正误的有力方法之一。但是进行文字训诂的研究,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如果没有这些基础知识,就从事考证,只能做些类似“拆字”的游戏。例子
4、之一是上面提到的考证单音词“麻”是芝麻不是大麻的论据之一是:“麻”字是房屋(广)旁边种植树木(林),屋旁植木当然不会种植粗劣不堪的大麻,必然种植味道香美的脂麻。这种考证也不去翻一下《说文》,就按现行的麻字写法,进行拆字。麻的篆文作*,是屋下从双*,*是表示从麻茎上剥下麻皮纤维,自小篆转为楷书,*(林)和*不易区别,便成为从双木,所以*误为麻,由来已久,虽历史上也有人提出纠正,一旦约定俗成,便改不过来了。例子之二是,有一篇文章论证山东是古代野生稻的滋生地,因而也是栽培稻的起源地。依据之一是从“穞”字入
5、手,说一些字书都释穞为“自生稻”,而《广韵》释穞为“禾自生”,稻穗也可称禾,所以“穞”是野生稻的专名可知矣。又说鲁是山东,穞字是禾旁从鲁,“正是鲁地是野生稻的故乡这一历史事实是最为集中的表现,否则,穭作为野生稻的代名词之‘鲁’,便完全失去它特定的历史内容,而成为毫无意义的东西”。这种拆字分析是不顾“六书”常识,混淆了形声字和会意字的界限。穞只是一个形声字,鲁字是声符,除发“吕”的音外,没有实义。所以,穭的别体也可写作稆、旅等,同山东的地名无关。又,*(或稆,旅)是形容词,它的野生意义通常要和后面一个
6、名词相连,才明确其所指,如穞稻才是野生稻,古籍中还有穞豆、穞麦等的记载,所以单独的穞很难肯定为即是野生稻。《齐民要术》种胡荽篇中有“穞生者亦寻满地,省耕种之劳”。指的是穞生的胡荽。上述文章的另一推论是把“秦”字也通过拆字转义的办法,和“稻”等同起来。说秦的甲骨文写法是从双手持杵临臼,作捣米的形状,而“稻穗谓之禾”,所以双手持杵是在捣稻米,于是“秦与稻只有繁简及布局的不同,没有本质的区别”。殊不知禾可作稻解是长江流域以南的口语,在黄河流域,禾从甲骨文起,一直是粟的同义词,如果“秦”的特点是持杵舂稻,那
7、么西北地区的大量禾粟也同样用杵舂粟又怎样体现?《汜胜之书》既有种禾的技术又有种稻的技术不是区分得很清楚吗?四、对相邻学科和跨学科的有关内容注意不够农史研究的特点之一是横向联系较强,它所研究的一些内容往往同考古学、民族学、文字学、语言学、历史地理、生物遗传等发生横向联系。同一个问题,不同学科都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有利于作纵向的深入,同时也有视野局限的缺陷。所以当牵涉到不同学科研究同一问题的不同侧面时,我们应注意了解相邻学科的见解与进展。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和精力总是有限的,超越自己专业以外的知识,需要
8、多请教、听取有关学科的意见,获得弥补。而不要认为相邻学科和自己的研究无关,不去了解。有一篇讨论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和传播的文章,认为稻作起源的最基本问题是起源的地点、时间和传播,不单纯是生物学上的问题;它离不开历史文化和地理条件;论证要重视古代稻谷遗存、古文化和古地理的材料等。这些说法虽然没有错,但给人的印象似乎稻作起源的地点、时间和传播同生物学的关系不大,这是把生物学同历史文化和古地理条件等对立起来。知道如果把古代稻谷遗存的时间、地点和传播等的研究同生物学的研究联系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