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355596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6
《农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农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近十多年来我国农史研究有迅速的发展,农史研究的刊物有《中国农史》,《农史研究》,《农业考古》以及新创刊的《古今农业》等,蟾得百花齐放,景象喜人,每年发表的文章数以百计。数量是质量的基础,随着量的增加,就会有质的提高和突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论文,另一方面,数量和质量也有一定的矛盾,量的增加过快,质的比重难免有所降低,这或许就是量与质的矛盾和统一吧。作为农史刊物和书刊的读者,和平时写一些农史文章,感到如何进一步提高质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这是一个牵涉到方法论的问题,笔者不谙方法论,就把初步看到想到的几个问题,提出来举例
2、说明。作为探讨的开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提到的问题,并非针对他人的文章面发,也包括笔者自己在内。这些问题同样存在于个人多年来发表的文章中,我是作为一种反思来提出这些问题的。一、追求愈古愈好愈早愈好的思想李约瑟博士以毕生的精力研究中国科学史,通过大量的材料搜集、整理、对比,肯定了中国古代在天文、地理、生物、数学、物理、化学、医学等多个领域领先于世界同时期水平的丰富实例,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影响。我国科技史学者接着也在这些方面作出愈来愈多的贡献。凡是经过科学的考证,客观地得出我国某项科学技术在历史上起源悠久,居于同时期世界领先地位的,无疑既有利
3、于科技史研究本身的深入和提高,也有利于在普及科技知识中培养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热爱祖国文化和热爱科技事业的精神,坚定地献身于现代化建设。这样的研究,是科技史研究中值得重视的一个方面。无疑,进行这种比较研究,并非凭三言两语,一点实物和文献上几句话就可以完成的。在农业史方面,中国也有大量的领先于同期世界先进水平的内容,值得我们去探索。可能是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又没有正确的认识,一些研究者在追溯某种作物、家畜、某种技术发明的起源时,产生一种愈早愈好的主观愿望,并千方百计从有利于这一愿望的方面搜集材料,避开不利于这一愿望的史料,这样得出的结论
4、,显然是没有说服力甚至错误的。比如,有人考证芝麻(脂麻、胡麻)不是汉朝从西域传入,而是中国的原产,把中国的古籍中的单音词“麻”(公认的大麻)考证为芝麻,其所开展的论证是经不起推敲的(这里从略)。又如花生的问题,1981年《农业考古》上曾刊登广西宾阳出土了十万年前的花生化石,引起国内外的普遍怀疑和质询,以后更正为是人工的陶制品,根本不是化石。花生的起源牵涉到一系列植物地理、植物生态、分类等学科和历史文献记述的来龙去脉,如果只凭考古发掘的一点实物,又未经严格鉴定,便推断为10万年前的化石,显然是草率的,如果不急于发表,继续研究,就用不着紧接
5、而来的更正,岂不更好。再如,向日葵从明朝传入中国是有文献可查的,可是有人撰文考证古籍中单音词“葵”即是向日葵,因而2000多年前中国已种植向日葵,向日葵不是从美洲传入中国的。作者所作的考证是挑选“有利于”葵像向日葵的诗句,避开葵指蔬菜的诗句,也不查阅《齐民要术》种葵篇的文字(最详细的葵作蔬菜的文献)。这也是片面追求愈早愈好的思想,想借此得出向日葵原产于中国的结论。这和进一步探索向日葵到底在何时、什么途径传入中国,显然是两回事。在耕作制的历史演变研究中,不少人引东汉张衡《南都赋》中“冬稌夏穱”一句话,说东汉时已实行稻麦两熟制;万国鼎先生曾
6、撰文考证过冬稌夏穱问题,指出如果在河南南阳一带实行稻麦两熟在季节衔接上有矛盾,除非水稻实行移栽,才有稻麦两熟的可能。万先生的考证是有条件的,以水稻移栽为前提,可是后来的人都当作东汉已实行稻麦两熟来引用。其实光凭“冬稌夏穱,随时代熟,”是难以推断指稻麦两熟的。因为一年之中收获水稻、小麦各一次,可以在不同的田块,也可以在同一田块,如果不是同一田块,就不能称为稻麦两熟。一切复种的计算都是指同一块田的一年复种次数。“冬稌夏穱”这句话中并没有指出是同一田块。其次,穱作小麦解,只是注家中的一说,更有人释穱为燕麦或其他作物的,在穱还不能肯定是小麦的情
7、况下,就说成是稻麦两熟也不妥。类似的例子还有《临海异物志》中有“丹邱谷,夏冬再熟”一句话,许多文章引这一条说东汉时浙江临海已有连作稻的记载。如上所述,一个地方一年收获两次稻谷,可以是不同的田块,也可以在同一田块,只有在同一田块一年收获两次稻谷,才能叫连作稻。这里的“夏冬再熟”是含糊的,并没有说明是同一块田,就无法排除是不同的田块。证之宋代方志如《嘉泰会稽志》,《绍定四明志》等都提到当时会稽、四明(今浙江绍兴宁波地区)一带的水稻品种已有早稻、中稻、晚稻之分,但都是一熟的稻田,有些早中稻收后种荸荠、蔬菜,晚稻田休闲过冬。合起来看,一年收三次
8、稻,总不能说宋代绍兴宁波一带已有一年三熟稻吧。二、忽视对文献的检索、查阅、核对,对已否定的材料或错误的材料,仍作为肯定的正确的材料加以引用例子之一是解放前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出土的陶片上稻谷的印痕;当时安特生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