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壳胺诱导辣椒抗辣椒疫病的研究

甲壳胺诱导辣椒抗辣椒疫病的研究

ID:9567791

大小:49.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2

甲壳胺诱导辣椒抗辣椒疫病的研究_第1页
甲壳胺诱导辣椒抗辣椒疫病的研究_第2页
资源描述:

《甲壳胺诱导辣椒抗辣椒疫病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甲壳胺诱导辣椒抗辣椒疫病的研究甲壳胺诱导辣椒抗辣椒疫病的研究 辣椒疫.L09采自山东惠民,在PB-NICCMA培养基平板上扩繁6天后备用。    1.3 体外抑菌测定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将80%水溶性甲壳胺制剂先用蒸馏水配成10g/L溶液,再用蒸馏水稀释成5个浓度800、400、200、100、50mg/L,制成含药CA培养基(胡萝卜培养基)平板(d=88mm/n,除皿壁厚度),用直径5mm打孔器沿已培养好的菌落边缘打下菌块,取菌龄一致的菌丝块移于各皿中央,菌丝面朝下。每处理重复3次,以不含药平板为对照,置于2

2、8℃恒温培养。分别于3天和6天后测量菌落直径,求药剂抑菌率。    1.4 盆栽生物测定  育苗土(土:营养基质=3:1)经40%甲醛消毒晾透后,装入塑料盆(d=15cm)内,将2叶1心期辣椒幼苗移植盆中,每盆3株。  将甲壳胺分别配制系列浓度溶液:①6000倍(166.7mg/L);②10000倍(100mg/L);③12000倍(83.3mg/L);④20000倍(80mg/L):⑤18000倍(55.6mg/L);⑥30000倍(33.3mg/L),对辣椒植株进行叶面喷施与灌根诱导。设定①和②为一组,①用于叶面喷

3、施,②用于灌根,以6000叶/10000根作为浓度代号;设定③和④为一组,③用于叶面喷施,④用于灌根,以12000叶/20000根作为浓度代号;设定⑤和⑥为一组,⑤用于叶面喷施,⑥用于灌根,以18000叶/30000根作为浓度代号。  以抗茬宁500倍液为标准对照,清水为接菌对照,每处理按规定浓度先喷雾(10ml/株),再在各盆内灌50ml甲壳胺溶液,每处理重复4盆,间隔5天喷施灌根1次,连续诱导3次。第3次诱导后1天进行辣椒疫霉菌接种。  将培养好的辣椒疫霉菌制备成孢子浓度为2.5104个/ml的悬浮液,每盆灌根法接

4、种30ml,接种后置于温室内(白天2630℃,夜间18%)。接种后至接菌对照盆内辣椒苗充分发病时调查各处理发病情况。    1.5 病情调查及分级标准  按9级分级方法逐株调查,计算病株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外抑菌测定的结果  从平板抑菌测定结果(表1)看出,随着浓度的增加,甲壳胺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越来越强;浓度为800mg/L时,辣椒疫霉菌培养3d时未形成菌落,培养6d时,抑菌率为89.77%;其它浓度处理随培养天数的增加,抑菌作用增强;浓度为50mg/L时,3d

5、时表现出对菌丝生长的促进作用,6d时其抑菌率为26.59%。  .L.    2.2 盆栽生物测定的结果  由表2可以看出,甲壳胺3个处理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均优于抗茬宁500倍液,并且从病株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3个指标来分析均以中等浓度的甲壳胺即12000叶/20000根防效最好,达57.90%。      3 结论与讨论    平板抑菌测定结果表明,虽然在6天后对照菌丝生长满皿时,50mg,/L浓度甲壳胺表现出了对疫霉菌丝的抑制作用,但在菌落扩展前期(3天),对菌丝生长表现出促进作用。为何甲壳胺在高浓度时能对辣椒

6、疫霉菌丝生长持续产生抑制作用,而在低浓度时却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并最终表现出抑制作用,启发我们对甲壳胺等生物诱抗剂直接抑菌的机理进一步研究。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甲壳胺浓度过高或太低对诱导辣椒抗疫病的效果均不理想。本试验选出利用甲壳胺诱导辣椒抗疫病的最佳施药浓度为12000叶/20000根,即甲壳胺12000倍液喷叶,20000倍液灌根。对其田间的应用效果及对诱抗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正在进一步试验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