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疫霉菌生物学及辣椒疫病生理学的研究

辣椒疫霉菌生物学及辣椒疫病生理学的研究

ID:36662984

大小:2.49 MB

页数:65页

时间:2019-05-13

辣椒疫霉菌生物学及辣椒疫病生理学的研究_第1页
辣椒疫霉菌生物学及辣椒疫病生理学的研究_第2页
辣椒疫霉菌生物学及辣椒疫病生理学的研究_第3页
辣椒疫霉菌生物学及辣椒疫病生理学的研究_第4页
辣椒疫霉菌生物学及辣椒疫病生理学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辣椒疫霉菌生物学及辣椒疫病生理学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辣椒疫霉菌生物学及辣椒疫病生理学的研究姓名:于秀梅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植物病理学指导教师:刘惕若;李海燕2003.6.1辣椒瘦霉菌生物学及辣椒疫病生理学的研究文献综述前言辣椒疫病(胁tophthor8capsicileonian)是危害辣椒生产的毁灭性土传病害,自191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首次发现后,各个国家也相继报道有该病发生,蔓延速度之快,发生范围之广,使之成为当今世界各国辣椒生产的主要病害。20世纪60年代初,俞大绂先生在我国江苏首次发现并报道了辣椒疫病(戴芳澜1960),以后各省均有辣椒疫病发生的报道,我国曾将其列入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组织多方

2、力量进行调查研究以求控制病害,减轻损失。1辣椒疫病的研究1.1分布与危害辣椒疫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其分布不受地理环境的制约,欧洲、亚洲或拉丁美洲等世界各地均有发生的报道,发病普遍而严重的国家有美国、墨西哥、阿根廷、巴西、俄罗斯、法国、保加利亚、意大利、韩国、日本、印度等十几个国家。在我国,辣椒疫病已广泛分布于北京、上海、湖南、湖北、甘肃、新疆、陕西、青海、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云南、海南等地。辣椒疫病在辣椒的整个生育期内均可发生,并造成严重危害。病原菌可侵染辣椒的茎、叶、花和果实,以茎基部和枝叉部发病较重,在适宜的条件下,辣椒疫病传播蔓延速度极快,短时间内即可造成严重危害,经济损失

3、极大。张俐清(1992)报道.甘肃省1988年辣椒疫病大流行,造成甘谷县羊角椒枯死92.1%,甜椒毁种绝产。武华国等(1998)等报道,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在感病品种上造成损失达30~40%,高感品种产量损失达100%。梁耀琦(1992)报道,陕西省1989年线辣椒平均发病率为24.9%.损失干椒约16303吨,直接损失4728万元,占全省线辣椒总收入的74.5%,可见辣椒疫病给辣椒生产带来的损失之大。1.2辣椒疫病的病原学1.2.1分类地位根据Waterhouse(1963)和Ho(1981)分类检索表中病原形态检索,我国引致辣椒疫病的病原真菌为鞭毛菌亚门(Mastigomoycotina)

4、,卵菌纲(Oomycetes).霜霉目(Peronosporales),腐霉科(厅thiaceae),疫霉属(Phytophthora),辣椒疫霉菌(PhvtophthoracapsiciLeon)。1.2.2形态特征菌丝体:白色无隔菌丝,呈近直角形分枝,分枝处稍缢缩,菌丝宽3~lOum。孢子囊:着生在不分技或简单合轴分枝的孢囊梗顶端,其形态、大小变化较大,呈长椭圆形、卵形、近球形、洋梨形或不规则形。大小平均为21~51unl×22~墨垄坚!!二窒呈查兰堡主兰丝堡兰34um,长宽比值为1.5~2.2.孢子囊顶端具乳突一个,偶见双乳突,厚度约3.1~5.0um。孢子囊成熟后即从梗上脱落下来,多

5、数带有20pm长以上的柄。孢子囊有两种萌发方式:直接萌发和间接萌发。直接萌发:在湿度较低时,孢子囊萌发产生芽管。间接萌发:在水中,孢子囊萌发释放游动孢子。游动孢子:游动孢子肾形,具有双鞭毛,10~13umX8~lOum,游动孢子游动定时间后即静止,形成球形休止孢.休止孢再萌发产生芽管或小孢子囊。卵孢子:来自不同地区的Pcapsici在燕麦片培养基或CA培养基上对峙培养段时间以后,可形成卵孢子。Pcapsici为异宗配合型,雄器围生,藏卵器球形,淡至金黄色,大小为15.5~28.9um,雄器无色,扁球形.大小为14.4~16.7iIm,卵孢了球形,淡至金黄色,直径为15.0~28.0um。1.

6、2.3生理特性Pcapsic/的生理特性是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程云(1988)报道,尸CRpSiCi在鲜菜豆、燕麦片培养基上生长最好,产生孢子囊多.对峙培养时,形成的卵孢子也多,在PDA上生长较缓慢,在利马豆上生长最差。彭相儒(1998)报道,PcapsicJ在PDA、玉米粉琼脂(CMA)、燕麦片(OMA)、蔬菜汁(VA)和油菜籽培养基I:生长的均较好,尤其在cm和油菜籽培养基上生长最好,25℃即可形成洁白而丰满的菌落,诱导产生孢子囊的数量也多。对于其最适生长温度,各地报道不尽致。彭相儒认为,Pcapsici在25℃条件下2~3d即可形成白色而丰满的圆形菌落,菌株在10。C~35℃范围内

7、均可生长。马辉刚(1988)报道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3℃左右;沈崇尧(1990)报道,Pcapsici最适生长温度为25℃~32℃,20℃以下35℃以上菌丝生长速度明显变慢,菌丝变粗,形成球形或不规则膨大成链状。各地报道不尽相同的原因可能与其所用菌株及培养基质的差异有关。对于PcapsicJ菌丝的致死温度报道基本一致,都认为50℃是其致死温度。李国英(1994)报道,荫丝在4。C的低温条件下保存20~38d即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