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56628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2
《践行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体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践行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体制践行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体制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管理模式大多采取的是传统的刚性管理模式,即制定统一规则并以一定的强制性为保障,让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虽然这对维护高校管理秩序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大学生的情感和尊严,使大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受到压抑,师生间缺少亲密感和互动感,导致了大学生的日常管理难以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而现如今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他们具有自主意识强、独立意识强、民主意识强的鲜明个性。还有的学者认为他们敢于颠覆主流、颠覆权威
2、、颠覆传统,颇具后现代主义精神,是一切新技术的最先享用者和推广者,他们正在或即将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在此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若不能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出发,仍对学生采取灌输、说教、惩罚的刚性管理模式,就极易引起学生的不满和抵触情绪,无法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的。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近几年来,我们也提出要在高校中推行以人为本的教育体制改革。在高校中,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柔性管理这一概念应运而生,柔性管理的理念被引进校园。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柔性管理更加适应
3、新形势,成为一种更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并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柔性管理在以人为本教育体制下的内涵 (一)基本涵义 柔性管理这一概念最早是针对企业所提出的,是以现代企业为根据地而复兴、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其概念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运用还比较欠缺,要想将柔性管理思想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去,就必须了解柔性管理所具有的管理的一般内涵和其独特的特征。所谓高校柔性管理,是相对于传统的刚性管理而言,指高校管理者在尊重高校被管理者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前提下,注重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内在想法,通过采用非强制、人性化的方式,以大学生为本,在大学生
4、心中形成一种潜在说服力,从而把高校管理者的意志转变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的一种新的人性化管理模式。说的简单点,柔性管理就是要辅导员老师直接进入到学生之中,和他们建立一种朋友关系,一种信任关系,从而激发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和生活的激情。 (二)组成部分 1.情感柔性。即高校教师通过情感的注入,通过走进学生中间和其建立一种情感联系,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亲和力,通过情感的过程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凝聚力,通过不同的活动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号召力。在每一个场合,都注重对感情的投资,这样更易于处理学生工作,也易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也就更加有利本文由.L.收集整理于培养学生的专长,
5、从而更加便捷的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一切为了学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以人为本; 2.组织柔性。即发挥一些年级班组的管理优势,要勇于放权,由集权向放权转变,由金字塔结构向扁平化结构转变。对于组织柔性的管理,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另外还可以锻炼大部分的学生干部,给予他们充分的空间来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更增加了普通同学的参与性。实现了人人有事做,人人能做主。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及时的汇报工作,老师也可以有更多机会提出指导意见。大多数的学生还是非常愿意采取这种管理模式的; 3.心理柔性。即借助心理学学科原理方法,及时激发学生学习工作的热情,并且及时调整学生的心态。
6、这里所说的心理柔性,并不是我们所说的心理阴影和心理疾病,而是一种鼓动和激励的方法。举个例子来说,由于文化和教育水平差异,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一直是学生工作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我认识的一位书记,每学期都会给这些学生开座谈会,询问他们生活中的困难,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活动。每次座谈之后,这些学生都非常积极主动的参与学校的活动。心理柔性正是对学生心理层面形成一种内在的动力来激发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积极性。 二、解读柔性管理在高校教育体制的必要性 1.柔性管理是新时代高校管理体制的需要。现代教育不是寻找适合教育的大学生,而是创造适合大学生的教育。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
7、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全球化战略的推进,一些非主流的、多元的社会思潮和西方势力的影响,必然通过各种途径冲击着思想尚未完全定型的大学生。学生个体素质、思想观念和个性特点的这些变化对传统的学生工作理念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只简单套用有关规章制度的一般原则,套用批评和表扬这些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可能会导致今后潜在的矛盾。 2.柔性管理是弥补传统刚性模式缺陷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转型,各种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学生进行的层级分明、上施下效的纯粹刚性管理模式在时代日益发
8、展的今天已经难以适应。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