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54730
大小:3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2
《高二语文史记选读第一单元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二语文史记选读第一单元试卷制题:苏晓平班级:姓名:一、选择题:(选择题每题2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唐虞(yú)司马卬(áng)孙靳(jìn)剌谬(làmiù)B、缧绁(léixiè)汶水(wèn)承敝(chéngbì)谿谷(xī)C、篡弑(shì)股肱(gǔgōng)伏羲(xì)轩辕(xuānyuán)D、厄运(è)会稽(kuaìjī)颛顼(zhuānxū)邹国(zōu)2、下列各句中字形有误的一项:()A、财物财务制度创建颇有创见B、寰球环球飞行出首出手不凡C、事故圆滑世故联翩连篇累牍D、公证公正无私意气义气用事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2、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序:理,这里是主管的意思。B、史记石室金匮之书:缀集。C、伏羲至纯厚至:到。D、史记放绝史记放绝:史书废弃。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故重黎氏世序天地。故:所以。B、故发愤且卒且:将要。C、而子迁适使反适:正好。D、是余之罪也是:正确的。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好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①汝其念哉②察其所以③王卬于殷④建于明堂A、两个“其”相同,两个“于”相同。B、两个“其”相同,两个“于”不同。C、两个“其”不同,两个“于”相同。D、两个“其”不同,两个“于”不同。6、选出加点字古今意义全部不同的一组()①终不得与从事②终于立身③言其能论歌文
3、武之德④别嫌疑,明是非⑤万物之聚散皆在《春秋》⑥余所谓述故事。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②③⑥7、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B、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C、存亡国,继绝世。D、立功名于天下。8、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0分)(1)则仆偿前辱之责同()(2)拨乱世反之正同()(3)泽流罔极同()(4)其指数千同()(5)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同()(6)被箠楚受辱同()(7)其次剔毛发同()(8)见狱吏则头枪地同()(9)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同()(10)思垂空文以自见同()二、阅读(一)(完成9---12题)(14分)於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
4、李陵之祸,幽於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戹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於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①于是论次其文。次:②孔子厄陈蔡。厄:③厥有《国语》。厥:④欲遂其志之思也。遂: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2分)①乃喟然而叹曰②孙子膑脚,而
5、论兵法。③是余之罪也夫④夫《诗》《书》隐约者。A、两个“而”不同,两个“夫”也不同。B、两个“而”不同,两个“夫”相同。C、两个“而”相同,两个“夫”不同。D、两个“而”不同,两个“夫”相同。11、请翻译下列句子:(6分)(1)《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2)《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12、对选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司马迁的感叹表明,他对自己在武帝面前为李陵辩护一事深感后悔。B、“身毁不用”的叹息表明,司马迁在遭祸前还有著述以外的志向。C、昔圣贤发愤著述的故事,给了司马迁巨大的精神动力。D、司马迁列举古圣先贤的事迹,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他想像古圣先
6、贤一样创造不朽业绩。(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3—15题)(13分)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13、解释下列句子(6分)(1)稽其成败兴坏之纪。(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14、下列加点字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7、()(3分)A、重为乡党所笑B、为十表,本纪十二。C、故士有画地为牢D、不足为外人道也。15、对上面的文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上面文字记叙自己遭受腐刑之后,完成《史记》创作的经过。B、介绍《史记》所包含的内容及所记事件的历史时期的创作风格。C、此段文字中最早提出了“发愤著书”的理论。D、能够体现其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内涵的句子是“就极刑而无愠色”。E、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