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38181
大小:6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0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发展本土宗教文化的战略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发展本土宗教文化的战略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发展本土宗教文化的战略思考宗教文化与人类社会相生相伴,在历史的任何发展时期,都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着一定的影响。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宗教工作。2015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民族工作、宗教工作都是全局性工作,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是要辩证地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必须重视发挥宗教界人士作用,引导宗教努力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
2、化繁荣、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服务。就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阈下发挥宗教文化的战略意义,使宗教文化能够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补充,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充分弘扬。 一、本土宗教与传统主流文化的关系 就我国宗教文化而言,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外源性宗教文化和本土性宗教文化。外源性宗教文化是从自鸦片战争前后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并形成规模的宗教文化,如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等。本土宗教文化,一本文由.L.收集整理般而言是指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与中华精神、民族性格、国民信仰等相适应的传统宗教文
3、化的总和。具体而言,就是指儒教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民间宗教文化等。这些本土宗教文化,长久以来已经浸润在国人血脉中形成了集体无意识引导并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思维活动。 关于本土宗教是否存在的问题,受五四史观影响,在较为长期的一定历史时间内,很多学者都持否定态度,以至于造成近现代关于本土宗教文化的混乱认识。钱穆指出:中国文化中,则不自产宗教。凡属宗教,皆外来,并仅占次要地位。其与中国文化之传统精神,亦均各有其不相融洽处。[1]胡适公开言说:中国是个没有宗教的国家,中国人是个不迷信宗教的民族。[2
4、]甚至连人类学学者梁漱溟都声称:中国人宗教意味淡薄,中国文化缺乏宗教。[3]这些文化大咖公然对本土宗教的否定,模糊了世人对本土宗教的正确认知,甚至真的以为中国不存在本土宗教。而认为与中国古代社会相联系的那些民间宗教、儒教、道教、释教,只不过是封建的迷信、巫术、伦理或者哲学思想的存在。 近代以来对本土宗教的否定,一方面源于屈辱的历史所带来的文化不自信;另一方面则源于国人对于宗教的弥散性认识。然而,无可否认的是,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几乎每个角落都有寺院、祠堂、神坛和拜神的地方。寺院、神坛散落于各处,比比
5、皆是,表明宗教在中国社会强大的、无所不在的影响力。[4]因此,如何看待本土宗教及其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就成为必须仔细思考的一个问题。毫无疑问,中国本土宗教与西方宗教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如果以西方系统的宗教理论来判定中国本土宗教,那么中国宗教显然不是十分合乎西方标准。但是不完全契合西方宗教标准并不意味着我国不存在本土宗教,而是我国的本土宗教弥散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透过传统和习俗通过纯粹的精神惰性或通过渗透一切的族类本能而被盲目地、不知不觉地执行着。[5]可以说,本土宗教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中国人的日
6、常生活中,与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契合,以至于人们都习焉不察。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宗教文化形式,也是传统社会的三大精神支柱。在漫长的传统社会中,儒、释、道三教相互融合又相互排斥,彼此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丰富和发展着中国思想文化的核心内容。此三教中,儒教历史渊源较为久远,同时也承担着较为凝重的社会职能,在社会的整合和思想的整合方面,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儒教敬天法祖尊贤的价值理念在整个传统社会的文化发展中始终居于主体与核心地位,发挥着绝对主导性与支配性影响,儒教所言之天、帝
7、、命等,往往具有较强的道德蕴含,而祖也并不仅仅着眼于年龄与辈分。祖有功,宗有德,显然也是对道德层面的强调。在敬天法祖尊贤基础上建构起来的仁义礼智信、天地尊亲师等人间伦理,规范和制约着世俗社会的秩序,也稳定着社会的和谐。是故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儒教由个体的、亲人间的友爱亲善层层延展为宗族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的和谐,同时又将这种和谐延及到家庭、宗族之外的其他之人,甚至其他之物,共构為自然的和谐。从本质上看,儒教是将夏、商、周、三
8、代宗法性伦理宗教,经由周公、孔子制礼作乐而提升为社会伦理思想。这种提升了的伦理思想反转过来,又被宗法性伦理宗教所吸收融合,成为其核心教义,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 两汉之际相继出现的佛教和道教,其来源与教义虽然各不相同,但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借助了儒教在社会中的影响。佛教徒在宣扬佛理时,为了使民众易于了解,将佛教的五戒比拟为儒教的五常,夫不杀,仁也;不盗,义也;不邪淫,礼也;不饮酒,智也;不妄言,信也。在一定程度上将外来佛教伦理化、中国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