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关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耦合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耦合研究[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服务,所以校园文化必须融入企业文化因素。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具有不同的功能,但彼此之间有共同的基础、使命和需求,实现校企文化对接和耦合是可能的。校企文化的耦合,要着重从搭建合作平台、创建仿真文化、满足企业需求等方面予以实现。 [论文关键词]校园文化企业文化高职院校耦合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目标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必须自觉融入“产业、行业与企业等要素”。从文化的
2、角度分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也必然要自觉融入“产业、行业与企业等要素”。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分属不同的亚文化,校园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必须弄清两者之间耦合的机理,以顺利推进校企文化耦合,促进高职教育科学发展。 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不同的功能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都属于社会文化中的亚文化,具有相对独立的文化功能。 其一,校园文化是师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反映师生共同追求、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的总和,是办学理念、个性风格和人文精神的综合体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在一般意义层面上的大学校园文化中融入了更多职业属性的
3、大学校园文化。 其二,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达到经营成功,并在经营过程中所共同遵循的、反映企业意志的价值理念,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企业理念、发展战略、企业精神的综合体现,包括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行业准则、企业形象以及全体员工的责任感等。 其三,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功用的主要区别。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校园文化主要是育人的文化,目的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因此,其承载形式是:在物质层面体现在为教育教学服务的硬件设施上,必须体现教育教学规律;在制度层面体现为培育人才、规范教学秩序的各种规定、规程和计划上,必须体现人才
4、成长规律;在精神层面体现在办学理念、办学传统、学校风气等方面,必须体现校长风格、行业特点、区域特点、培养目标等,其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师生互动、学生自主互动等人际交流和思想碰撞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教育性。 而企业是生产物质的、有形(即使是文化产品也是以有形载体来承载)的产品,其目的是生产更多的高质量产品,以追求更大的利润。因此,其承载形式是:在物质层面体现在生产产品的工厂、车间、设备等硬件设施上,其必须满足于生产工艺流程;在制度层面体现在遵循产品形成的规律、成本控制的规律、企业员工的生活规律等方面,其核心是保质求利;在精神层面体现在
5、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团结合作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其核心是忠诚、敬业、利益,其表现形式是灌输、激励和惩罚。 可见,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不论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还是在精神层面、活动层面,都有比较大的差异,风格、目的都不相同,校园文化表现出活泼、灵活、个性,企业文化表现出严谨、规范、一致。因此,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不能相互代替。 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耦合的可能性 虽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各有功能不能相互取代,但是彼此之间仍然具有对接、耦合的可能。 1.同是“为人”的文化,校企文化耦合具有共同的基础。从一般意义理解,校园文化与企业文
6、化都具有文化的共同属性,虽然两种文化的建设最终目的不同,但建设的过程、手段都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文化,具有培养人、塑造人、引导人、感染人的功能。具体来说,校园文化的构筑是围绕着人才培养来进行的,企业文化的构筑是围绕人才能力的发挥和提升来进行的。从本质上来看,二者都是“为人”的文化,这为校企文化耦合奠定了共同的基础。 2.“学校人”成为“企业人”是学校的使命,校企文化耦合是必然的。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从文化的角度表述就是把“学校人”培养成满足企业需要的“企业人”。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顺利完成人才
7、培养任务,要求学校在懂得人的成长规律的同时,必须了解企业对专业需求、人才规格、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希望和要求,这就是我们常常讲的高职教育的“就业导向”“市场需求导向”“校企无缝对接”的真正内涵。这就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必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这一过程实质上就是校企文化耦合的过程。 3.技术的进步和信息手段的发展要求“回炉教育”,校企文化耦合是大势所趋。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知识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德加·富尔先生预言:“未来的文
8、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技术的进步和信息手段的发展,使从业者已有知识很快就会过时,必须及时更新知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更好地适应岗位的需要。这种回炉式教育,要求学校必须紧盯科技发展前沿,企业必须加强与学校的交流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