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645052
大小:56.6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1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研宄摘要: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对于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高职毕业生零距离就业,创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系的实际为例,提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有效途径。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校企合作一、问题的提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工作中,运输管理系与多家企业如豫鑫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国美电器、梦想财务公司、求索税务师事务所等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为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与条件,达到了很高的就业率。但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
2、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与企业接触的新鲜感过后,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找不到工作的乐趣、看不到职业的上升通道。问题的根源就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不能很好地融合与对接,学生在角色的转变上没有完成心理准备。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概述所谓校园文化是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高职院校作为高等学校的一种类型,它所拥有的群体、共同的文化意识和物质载体总会与其他类型的高等学校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因此,高职院校的校园人在高职教育理念导向下,在特定的高职教育活
3、动中,就会逐步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校园文化,这种校园文化就是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例如运输管理系的校企合作单位国美电器,其企业文化表现为“薄利多销,服务当先”的经营理念,对消费者“重诺守信,诚信为本”的承诺,“以德为本,立德立人”的价值追求,“树立品牌,注重形象”的形象建设,成功的企业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使国美电器
4、在众多电器零售商中脱颖而出。三、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必要性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这种定位决定了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融入企业文化元素,让学生培养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让学生毕业之后尽快在企业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置,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企业培养出受欢迎的高素质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无缝对接,既是高职教育的特性所决定,也是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所必须,同时更是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需
5、要。四、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途径探索为了实现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高职院校应着重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层次,应树立把企业引进学校的观点,根据企业实际生产环境设计仿真实训室、模拟实验室,营造出真实的企业氛围和环境。使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切实感受到企业的氛围与熏陶,如运输管理系建立了条码实训室、会计仿真实验室,为学生营造了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第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职业人理念。校园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理论文化,而企业文化是一种实践经营文化,侧重于企业
6、的经营管理理念,学生融入一个企业的首要条件是要接受并理解该企业的企业文化,所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体现出高职院校特有的职业教育文化特色。使学生明白自己的职业要求,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一个具体规划,从而不断完善职业能力的培养。如运输管理系邀请了多名企业成功人士到企业进行会计专业、物流专业、城轨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职业指导讲座,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出规划,使学生明白每一阶段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第三、在教学过程上,注重项目教学法的运用。项目教学法注重学生在实践情境中开展学习,在工作任务完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7、责任心、质量意识、服务态度、独立工作能力、团队精神、风险承受能力等职业素质,日常教学活动中企业文化的渗透,必将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又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很快地融入企业。第四、实行学生工学交替和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在学习过程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到企业实习或定岗的机会,让学生在具体的技能训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订单式培养模式,则根据岗位要求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真正融入到企业的价值理念中,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无缝融合。如运输管理系城轨运营专业的订单班,根据企业的知
8、识及能力的要求,制定相对应的人才培养计划,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提高的同时对企业有深刻而具体的认识,使学生在就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岗位需求。第五、加强与企业的互动合作。如邀请企业成功人士到企业进行座谈,邀请具有现场经验的企业人士到学校进行兼职,鼓励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开展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