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关注三类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

教学设计:关注三类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

ID:9523424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2

教学设计:关注三类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_第1页
教学设计:关注三类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_第2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关注三类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关注三类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毋庸讳言,新课程的整合性是其最根本的特征。那么,语文课程的这种整合性也就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整合。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无非是对教材的一种预设性处理,而这种处理实质上表现为教师对教材、教法和学生三类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还原”出教材中的创造性空间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动态性、生成性的教学,它要求课堂教学不能再忠实地传递教材内容,而应是教材内容的持续性生成与转化、不断建构与提升。因此,教师对于文本知识首先要有系统、透彻的了解,教学中必须严格遵从其规定性,但更重要的是

2、将教材中留有的创造性空间还原出来。有创造性空间是新教材特有的品质,这表现为以下几点:(1)提示、一种教法是否行之有效,取决于它是否适合于学生状况、教材特点以及教师素质。在这里,三者应视为教学的统一体。教学中,应不断进行结构调整,使三个因素能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整体协调发展,共同为教学目标服务。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着力于因材施教、因文施教、因能施教基础上的整合。三、“置换”出学生的求知需求、心理障碍及缄默知识等满足学生求知需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是新课标“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

3、能“目中无人”,应通过与学生的交流,“置换”出学生的求知需求、心理障碍和缄默知识等,以此来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一)通过课前师生交流“置换”出学生的求知需求教学设计的目的是通过了解学生的求知需求,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以阅读教学为例,可以说整个课堂过程都是建立在师生课前“个性化阅读”基础上的。相比较而言,教师的阅读理性程度较高,而学生的阅读感性成分多些。此时,教师便可以通过交流“置换”出学生的求知需求。比如,教师可将学生在阅读中的疑点、难点和焦点等收集上来,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因为质疑问难是学生探求的起点,而焦点则往往是文本中最闪光、最动人、

4、最值得咀嚼、最能点燃学生心灵创造火花的地方。有了学生的求知需求,教学设计也便有了针对性。(二)通过课前师生交流“置换”出学生的心理障碍有经验的教师非常注意把握阅读教学的起点,善于艺术地设计起始阶段的突破口,这正是以准确判定学生初读后的心理障碍为基础的。阅读心理障碍是影响学生探究期待形成,阻碍阅读教学进一步展开的不良因素。教师通过学生的初读反馈找到其成因,有利于正确引导阅读心理流向,把教学导入正确、明晰的方向。因此,通过阅读交流“置换”出学生的心理障碍及其成因尤其重要。例如,有的学生初读后容易获得“全懂了”的心理体验而产生“满足感”;有的学生由于兴趣、习惯或传统程式化

5、教学的影响而产生阅读的“冷漠感”,等等。这些心理障碍及成因都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重点把握的。(三)通过课前师生交流“置换”出学生的缄默知识缄默知识是相对于外显知识而言的。外显知识是指那些可表达的知识,而缄默知识则是那些“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知识。外显知识根植于缄默知识,缄默知识对外显知识的获得既可起基础的、辅助的和导向的作用,亦可起干扰和阻碍作用。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不仅要关注学生已掌握的显性知识,更要关注学生已经掌握的那些缄默知识。科学的做法是,教师应通过阅读交流“置换”出学生的缄默知识,如通过自我陈述的调查表来分析,通过预习作业或其它能够表现阅读成果的

6、作品来分析,通过投射测验技术来分析等等。根据这种“置换”,找出学生已经掌握的那些缄默知识,从而设计出如何使之显现出来,如何检验、批判和应用它们的课堂教学方案。此外,教师还可通过问卷调查、座谈、案例分析等形式“置换”出学生的兴趣、爱好、活动方式和手段、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等,并以此作为设计教学方案的依据。教学设计是一门艺术。要想设计出富有个性特点的教学蓝图,必须有效整合教材、教法和学生三类课程资源。参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