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

4.7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

ID:9519088

大小:3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2

4.7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_第1页
4.7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_第2页
4.7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_第3页
4.7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_第4页
资源描述:

《4.7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每课必记课题4.7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日期教学目标1、知道主要的地形类型,能够说出主要地形类型的特点。2、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并能根据当地情况说出1-2种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形特点。3、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读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能举例说明等高线地形图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4、知道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并绘制一幅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重点难点分析本节内容分为相对独立又有关联的两部分,地形类型及其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简单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绘制。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教、学预设一、地形的类型:地形指地表起伏情况,常见的有五类: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通常把这五类地形称为常态地形

2、。课件展示这五种地形,和一起完成P154的表,老师在黑板上写总的板书。其中丘陵——海拔:有高有低相对高度:小平原——海拔:较低相对高度:较小山地——海拔:较高(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大高原——海拔:较高(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小(和山地的区别)盆地——看更多关于地形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判断。P154思考:家乡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属于江南丘陵,可以从交通、旅游、特产、气候等角度进行分析。二、地形的变化1、地球的内部力量我们已经知道了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地形,而且通过喜马拉雅山从海洋——陆地,台湾海峡从陆地——海洋,我们也可以知道地形一直是不停的在变化的。那么什么力量

3、是地形变化的原因呢?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我们已经知道了一种力,那就是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地壳的运动。内力:来自地球内部力表现为:地壳运动(褶皱、断层)火山、地震促使地形变化结果:高山、高原、盆地或低地,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除了内力还有其他力吗?2、地球的外部力量什么叫外力?结合实际举例,启发学生思维,理解教材内容。例如:夏收之后的麦田需要及时犁耕,新翻的麦田本来土块遍地,但时过数日土块自然变小了且松散了。岩石也是一作,经长年日晒夜露,慢慢地,大石块变成小石块,小石块变成砂。请思考这是什么力量在起作用?(风化作用)平整后的坡耕地遇降雨,表面出现数不清的冲沟,这是什么作用?(侵蚀作用)冲沟

4、中原来的沃土离开了“娘家”。山沟溪水变浊,这是什么作用?(搬运作用)每当暴雨过后沟谷出口处会出现泥沙聚积现象,这又是什么作用?(沉积作用)告诉学生这些都是外力作用。讨论,宁波的丘陵地形是怎么形成的?(结合内力和外力)看课件,分析流水、风力、冰川等对地形的影响。小结:总之,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将高山削低、低谷填平,使表面趋于平坦。(结合P157的讨论)想一想:“当我们到一个山区考察时,看到有高耸的山峰,有深陷的河谷,有褶皱弯曲的岩层,有飞流直下的瀑布,这一切地表形态是地球上什么力量作用的结果?”(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P158的思考,说出为什么?三、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引入:地球表面有陆

5、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在地图上怎样才能把这些不同的形态表现出来呢?我们又是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思考:珠穆朗玛峰很高,但是登山队员去登山的时候也是要地图的,那这个地图怎么花出来的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生:用橡皮泥捏出珠穆朗玛峰的地形(有的学生捏),然后在山峰不同的高度处按一定的高度差依次画上等高线。师:看图片(等高线地形图),同时演示等高线地形的模型,让学生边动手边讨论。※※三个讨论问题的参考答案:1、闭合的等高线形状。2、确定一个山峰的固定中心点,然后一层一层的把下部分去掉,然后依照轮廓画。3、很小的封闭的曲线。画好的等

6、高线给大家展示一下,然后提出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并提出等高线投影的方法。描述一下,让学生进行想象,应该没问题。看图片(地形刨面图绘法),让学生把地形和地形图更精密的练习起来。问题:等高线有什么特点?——通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高度相同。等高线有多少条?——无数条。实际地形要比模型复杂得多,我们也不可能亲自测绘,怎么表示更复杂的真实地形呢演示:握拳平放于桌面,将拳头看做地形模型,指出拳头上能代表山顶、山谷、山脊和鞍部的部位。(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探究)下面研究等高线地图上的山顶、鞍部、峭壁、山谷等部位的等高线如何区别:p156表看图片,慢慢演示,尽量让学生总结出这些等高线的特点。地形部位等高线

7、分布特点山顶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鞍部两条等高线凸出部位相对应峭壁等高线重叠处山脊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陡坡等高线较密处缓坡等高线较疏处山峰(洼地)等高线呈很小的封闭的曲线时(中间高)或(中间低)根据学过的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形,P156图4-58左边那幅是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右边那幅是山脉,中间高,四周低,但中间的山峰不是非常陡峭。有条件的学生把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地形模型做出来,看谁更象。P158课后练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