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doc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doc

ID:28369228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9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doc_第1页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doc_第2页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doc_第3页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doc_第4页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七节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温州实验中学郑建铭【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分为相对独立又有关联的两部分,地形类型及其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简单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绘制。关于地形类型的内容,学生已经在社会课接触过,而且教材对它们进行了简化处理,所以掌握起来,难度不大。地形的变化受内力和外力的影响,这部分内容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地形形成的原因,赞叹自然界的力量。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是一个难点,因为它将立体的地形采用投影的方法平面化,部分学生在思维上存在障碍,所以要通过制作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帮助学生突破障碍。本节分三课时,其中学生分组实验为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⒈知道主要的地形

2、类型,能够说出主要地形类型的特点,能识别主要地形类型。⒉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根据当地情况说出1-2种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形特点。⒊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读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能举例说明等高线地形图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⒋知道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并绘制一幅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能力目标:⒈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读图能力。⒉培养学生抓住主要特征辨别事物的能力。情感目标:⒈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的情感。【教学重点】主要地形类型的判读。简单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难点】地形变化的原因。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准备】学生考察家乡主要地形类型和主要土

3、特产【教学过程】一、地形的类型1、讨论:由于地壳广泛、持续不断的变动,地球的表面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如: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等。你知道这些地形类型有什么特点吗?2、学生活动:读图了解它们的特点3、小结:丘陵:海拔〈500米。地表起伏较小,没有明显脉络的隆起地形。相对高度〈100米。平原:海拔〈200米。地面宽广,地表起伏较小的地区。相对高度〈50米。山地:海拔〉500米。有明显起伏的地区。相对高度〉100米。高原:海拔〉500米。顶面较大,起伏较小的地区。盆地:周围山脉,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陷的地区。4、讨论:1、学生展示事先考察家乡主要地形类型和主要土

4、特产2、根据考察材料说说温州的地形类型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一、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等高线地形图地形是立体的,用什么办法把地形表示在平面上——地图上呢?1、学生讨论、回忆:曾经学过将立体转换平面的方法——地球仪到地图2、演示:事先用橡皮泥捏好山峰模型。用小刀将山峰由上往下分成高度相等的四块即画4条等高线。中间用彩色硬纸隔开。依次由下往上取出山体块。2、等高线地形图: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表示起伏的地形。3、读图4-54等高线形状:闭合曲线。4、读图4-55山脊的等高线走向?(向海拔较低处凸出)山顶(峰)等高线的特点?(周围是山脊,中间是很小的

5、封闭曲线)等高线的疏密分别表示什么?(疏:缓坡;密:陡坡)峭壁呢?(等高线重叠)鞍部的等高线走向?(两条等高线的凸出部位相对应)5、实践(投影片):分析地形,根据投影画出等高线地形图。6、读图4-56,填表。山顶: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往内,海拔增高。鞍部:两个山顶中部平坦区域。峭壁:等高线重叠、相交。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7、制作: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做出地形模型。8、拓展:为什么山区公路多沿等高线修筑?(山区地势陡峭,往往造成公路的陡度比较大,行车不安全。而沿等高线修筑可以使地形相对平坦,减小公路坡度。)二、地形的变化1、地球表面

6、有各种地形是什么的结果?(地壳变动)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板块的碰撞和张裂)喜马拉雅山是如何形成?(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在喜马拉雅山的东断有世界上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雅鲁藏布江水从这里穿过。你知道雅鲁藏布大峡谷是怎样形成的吗?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溶洞、沙漠等是如何形成的?(学生阅读并讨论)总结:原来地表的形态在不断的变化,既受地球内力的影响,也受外力作用的影响,如流水的冲刷和溶蚀、风的吹蚀、沙的沉积等。2、内力和外力分别有什么作用呢?内力——使地表趋于起伏,形成地形骨架,具有阶段性。外力——使地表趋于平坦(削低高山、填平深谷),具有缓慢

7、性和持久性。3、在不同的地区,外力的作用相同吗?全球而言,流水的作用最广泛和普遍,(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但在干旱地区,风的作用最为明显。南方:由于流水的作用,常常有岩溶地形。沿海地区:受海水作用,出现海岸地形。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受风的作用,出现沙漠、戈壁、风蚀城堡。高山:出现冰川地形。4、小结: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有:流水的冲刷、风的吹蚀、沙的沉积等。使地表趋于平坦。5、思考: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哪种力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结论:就全球而言,地形有明显高低起伏,内力作用居主导地位。而在局部地区,如一些地表平坦地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

8、洲、侵蚀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