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15671
大小:72.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5-02
《当今幼儿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当今幼儿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edu.5151doc.教育资源库当今幼儿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幼儿创新教育论文当今幼儿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幼儿创新教育论文当今幼儿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幼儿创新教育论文当今幼儿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幼儿创新教育论文当今幼儿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幼儿创新教育论文当今幼儿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幼儿创新教育论文当今幼儿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人类已经迈入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蓬勃兴起,各国间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即
2、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最大差距可能就是知识方面的差距,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与人口占世界的大多数,但世界上90%以上的科技投入、科研人员、科技活动等却都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美国已进入知识经济,而我国正面临着转轨的关键时刻。早在1997年底,特别是在1998年,江泽民总书记在各种不同场合反复强调了创新问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能否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时代赋予创新教育以新的内容,创新教
3、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而最核心的成份是创造性。创新教育就是为弘扬人的主体精神,遵循人的创新活动规律和人的创新素质的培养规律,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它是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具体化,是素质教育的深化,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幼儿创新教育也被提上了议程。 学前教育的对象主要是3到6岁的幼儿,学前期的培养、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组织教育活动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充分
4、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灵活的运用集体活动的机会,注重活动的过程,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这就体现了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那么如何看待幼儿创新教育呢?首先在观念上明确创新教育的基本内涵,我认为幼儿创新教育主要具有以下“三性”: (1)全体性。幼儿期的儿童所表现出的创新由于受其年龄特征的制约,创新表现主要是低层次、低水平的,但这却是其它较高层次创新表现的基础,高层的创新就是由此逐步发展而成的。每个正常的幼儿都有不同程度的天赋的创新潜能,这种潜能还处在形成和发
5、展之中,但却是最纯真、最自然、最富潜力的,都能通过适当的教育取得创新,成为某方面的人才。 (2)差异性。人的创新能力及其发展,具有类型和层次的差别,这种差别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交互影响而行成的。因此,对于每一个幼儿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不可一概而论,更不可用一个模式来培养。 (3)创新性。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幼儿和成人,都有可能作出优异成绩,其中主要的标志就是创新,对孩子来讲,只要有一点新建议、新思想、新观念、新做法,只要是自己想出来的,对他自己来说确实是新发现,这就是创新,而不是一味的强调标新立异
6、、与众不同。 带上我们对新时期幼儿创新教育的理解,深入到幼儿教育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当今幼儿创新教育仍存在许多影响创新能力发展的问题,可把这些影响因素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育观念 (1)传统的“好孩子”标准。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那种乖乖的听成人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因为,幼儿教师工作繁忙,每天要面对众多个性各异的孩子难免会有些烦躁,于是那些听话、思维不活跃、在各种活动中处于被动状态、不妨碍成人工作的幼儿常常得到表扬。正这种所谓的“好孩子”标准束缚了孩子创新的积极性,抹杀了蓬勃的天性。因
7、为有创新能力的孩子常常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喜欢从不同角度去探究事物,外显行表现为:在各类教育活动中,爱插嘴;在游戏活动中,有许多拆卸行为和不规范行为等。由于幼稚和缺乏经验,孩子的种种创新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等相联系,这使得一部分教师往往产生错觉,并会在言语、行动上不自觉的压抑甚至扼杀孩子创新的萌芽。 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一般人在5岁时可具有90%的创造力,在7岁时具有10%的创造力,而8岁以后创造力就下降为2%,这种现象的出现,本质上是因为儿童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不断的被知识的规律
8、和人为的束缚所限制,逐步丧失了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 (2)发展幼儿的创新等同于放任自流。这种观念认为不干预孩子的任何活动就是让幼儿尽情的展露创新。实际上,完全让幼儿自发的学习,缺乏教师的参与与指导,不仅不能发挥幼儿的潜在价值,反而会让幼儿盲目的摸索,困难重重,又无明确的目的,而导致其丧失继续探索的兴趣。 第二、教育方式 (1)溺爱型。有些幼儿由于某些原因特别受教师的关注和喜爱,于是在生活中对他们教师或家长有时会表现出事事帮助、替代,纵容了幼儿依赖、懒惰的性格,生活上的依赖转移到学习依赖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