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14455
大小:57.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5-02
《关于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研究 从某种角度而言,公共性问题是一个伴随人类而生的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公共性呈现出不同样态。在马克思的经典文本中,几乎没有对公共性进行明确界说,但从马克思的思想逻辑和立场方法来看,公共性思想以蕴含性的方式存在。作为关于人和社会发展的哲学,马克思的公共性思想渗透在其理论体系中,体现出马克思矢志不渝的公共性理论关怀。对于中国而言,公共性是一个引入性话题。如何认识公共性、现代意义上的公共生活何以持续可能,成为迫切需要探讨解决的重要问题。马克思的公共性思想可以向我们提供公共性的思
2、维智慧,确立公共性的生活规范。 关于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研究 从某种角度而言,公共性问题是一个伴随人类而生的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公共性呈现出不同样态。在马克思的经典文本中,几乎没有对公共性进行明确界说,但从马克思的思想逻辑和立场方法来看,公共性思想以蕴含性的方式存在。作为关于人和社会发展的哲学,马克思的公共性思想渗透在其理论体系中,体现出马克思矢志不渝的公共性理论关怀。对于中国而言,公共性是一个引入性话题。如何认识公共性、现代意义上的公共生活何以持续可能,成为迫切需要探讨解决的重要问题。马克思的
3、公共性思想可以向我们提供公共性的思维智慧,确立公共性的生活规范。 一、个体与社会的公共性公共性是相对于个体性而言的。今天,公共性则更应当理解为对多元的个体性、私人性和同一的普遍主义、极权主义的双重超越。有学者认为,公共性起源于人的早期社会性。个体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得以可能的首要前提。公共性的渊源可追溯至古希腊的政治生活领域。当时的城邦事务属于公共生活,个人生活属于私人领域。共同的善就是共同的利益,普遍利益乃是个人利益之和。但是,古希腊的这种理想政治是有特定的适用范围的,即只有贵族和自由民享有特
4、权。而且,在这种政治模式中,私人生活被排除于公共生活之外。私人性不被看作人的本性体现,私人性湮没于公共性。及至近代,思想家们看到了私人与社会的对立,同时,他们又凸显了社会领域的重要意义。卢梭认为,人们为了保障自己的自由,就应限制私人性而订立契约。在自然状态中,由于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种种障碍超过了每个个人自我保存的力量,单纯的自然状态不能继续,因此,人们以契约的方式来保护每个私人的利益,而同时与全体相结合的每个人仍旧像以往一样的自由。但如哈贝马斯所说,卢梭把普遍意志理解为心灵的共识,这是一种非公众舆论的
5、民主。因此,近代思想家突出了社会领域这一公共性,强调对社会成员整齐划一。马克思如何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呢?在其中学毕业论文中马克思已阐明:我们的社会关系,在我们有能力对它们起决定性影响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立了。也就是说,一当出世,我们便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而且,只要在世,社会关系便会贯彻始终。在马克思看来,人不仅是单独的个体,而且是社会存在物。人要生存,首先需要解决吃喝住穿的需要。这样一种吃喝住穿的要生存的需要才是人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需要,是我们生存本能的直接显现,是人之为人的最为根本的生存
6、论规定。人的这样一种生存论规定不仅决定了人必须通过生产活动同自然发生关系,而且也决定了人为了进行生产活动必须同他人发生关系,建立这样那样的社会关系或社会联系,即成为社会性的存在。马克思指出,在社会关系中,个人才能得以发展和自我实现。只要承认人们共在,与个人相对的社会、与私人性相对的公共性就不仅是观念,而且是毋庸置疑的现实。阿伦特、哈贝马斯等认为,我们拥有共同利益或普遍利益,其一,公共领域是为个性而保留的;其二,公共领域接受公众监督。正如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所阐述的,人是通过进化由
7、类人猿转化而来,而这其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正是在劳动过程中,人的肉体组织、精神意识和智力水平都相应历史地形成了。人就是在这种改造环境的劳动即物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值得注意的是,人的劳动从一开始就具有社会性。虽然某些动物会表现出群体性,但动物的群体性是受本能行为支配,并不构成社会。社会是随着人的出现、通过人们之间的交往活动形成的。如马克思所说,人们意识到必须和其他人来往,即意味着个体开始意识到自己总是生活于社会中。人类的这一开始,同这一历史阶段的社会生活本身一样,带有动物的性质;但是,人类的这一开始
8、又使人脱离了动物界,因为人的意识代替了人的本能,或者说人的本能是被意识到了的本能。由此可见,人不仅从事实上说是一种社会存在物,而且人能意识到自己的社会存在。人是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社会是个体活动的共同体。但同时,个体要不断追求自身的发展与完善,力求实现自由和人生价值。因此,人的存在具有现实性与超越性双重属性。作为社会存在物,人无法摆脱社会,其活动要受制于社会。在自由的指引下,人又不满足于现实存在,不会绝对屈从社会的限制,而是要超越现存、追求完满。个体既不能脱离现实社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