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二模)山东省日照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

(日照二模)山东省日照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

ID:9514329

大小:215.0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2

(日照二模)山东省日照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_第1页
(日照二模)山东省日照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_第2页
(日照二模)山东省日照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_第3页
(日照二模)山东省日照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_第4页
(日照二模)山东省日照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日照二模)山东省日照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山东省日照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9﹒西周各级贵族所封城邑大小和数量都有等级限制。据《左传》记载推断,天子之城约为今10.4平方千米,诸侯国都约3.2平方千米,卿大夫都邑约为1平方千米。但考古发掘表明东周列国的国都中,最大的燕下都约为32平方千米,最小的秦都雍城也达10.5平方千米。城市的数目也从由近百个增加到八九百。城市数量增多和规模扩大表明①周朝统治疆域扩大②王室衰微礼乐崩坏③社会经济得到发展④专门商业城市兴起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10﹒儒家思想在世界上影响巨大。以下是某外国人对儒家学说的解读,依

2、据你的知识判断,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其道德体系主要关注人际关系问题B.国家机构要为社会大多数人谋福祉C.只有虔诚和道德高尚之人才可获救D.为维护群体利益可以牺牲个人利益11﹒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家提出:“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突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A.尊崇上帝的伟大B.摆脱宗教的束缚C.宣扬民主的思想D.反对教会的权威12﹒右图为在江西省发现的一处书写在墙上的革命标语。该标语能够为研究哪一时期的革命斗争提供原始资料?A.北伐战争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3﹒上世纪50年代末~7代中

3、期,中共认为,世界大战的危险依然存在,甚至认为世界大战迫在眉睫。“我们要作好充分准备,准备他们大打,准备他们早打,准备他们打常规战争,也准备他们打核大战。”70年代末中共认为世界战争可以推迟,80年代中又进一步作出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判断。依据相关背景知识分析,导致中共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中共指导思想发生了改变B.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改善C.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D.世界形势由动荡走向缓和14﹒1958年,围绕西方驻军在西柏林的去留问题,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爆发了第二次柏林危机。

4、双方针锋相对,宣布战争动员,进行军事演习,甚至扬言使用核武器,摆出了一幅鱼死网破的架势。双方的最真实目的是A.显示各自阵营的团结B.准备可能爆发的战争C.遏制欧洲国家的联合D.获得政治外交的主动15.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瓦解了,但到目前为止,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的地位并无多少变化,仍占主导地位。这表明A.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没有改变B.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发生逆转C.国际关系多极化趋势受到挫折D.国际金融体系未体现各国实力16﹒1949~,60年的新中国历史,浓缩了世界几百年之变。而作为社会管理者和发展

5、推手的官员群体,其形象的变化,既折射了时代的巨变,也是社会发展的风向标。以下准确体现以来官员时代形象的评价标准是A.百折不挠坚定信仰艰苦朴素B.鞠躬尽瘁艰苦创业无私奉献C.创新多元专业化背景国际视野D.锐意进取勇于开拓打开局面27.进入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从“夷务”到“洋务”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

6、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1)依据材料分析,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问题二从“淫巧”到“长技”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人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19世纪40~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2

7、)结合相关知识,分析促使人们对西学的态度由排斥到接受的各种因素。(6分)问题三从“臣民”到“国民”19世纪的报刊、揭帖中,对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进入,“国民”“权力”话语逐渐取代了“臣民”“子民”话语。(3)结合19世纪末~前重大历史事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7分)(4)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指出上述变化反映的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2分)全球史观认为,自19世纪中期开始,中国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指出三方面变化与“世界潮流”的关系。(6分)29.(35分)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五年”为单位进行国家建设的“五年计划”模式,起源于前苏联。1929年4月联共(布)十六大制定通过了1928~1932年国民经济计划,标志着五年计划的诞生。1952~1953年,中国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工业总产值增长98.3%、手工业增长60.9%、大型工矿项目施工694个到具体的各种产品产量增加多少等都有规定。“当时中央政府管2万个硬指标,计划就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