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病证互参角度对高脂血症基本病机的思考

从病证互参角度对高脂血症基本病机的思考

ID:9513939

大小:5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2

从病证互参角度对高脂血症基本病机的思考_第1页
从病证互参角度对高脂血症基本病机的思考_第2页
从病证互参角度对高脂血症基本病机的思考_第3页
从病证互参角度对高脂血症基本病机的思考_第4页
从病证互参角度对高脂血症基本病机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病证互参角度对高脂血症基本病机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病证互参角度对高脂血症基本病机的思考【关键词】高脂血症;病证互参从西医角度看,高脂血症与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及糖尿病等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致病因素,而心脑血管病分别是发生在心脏和脑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糖尿病的基本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而大量研究证明,胰岛素抵抗也是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共同基础。目前,学术界已经将高胰岛素血症、葡萄糖耐量降低、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称为代谢综合征。新近的研究还发现,与之有关的代谢异常更多,扩展的内涵还包括躯干性肥胖、小而密的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LDLB型)增多、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增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减少、餐后高脂血症。既然高脂血症与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具有如此密切的内在联系,那么,这种内在联系在中医的病因病机方面必然会有所体现。笔者在对病与证深层本质探讨的基础上,采取病证互参的方法,对高脂血症的基本病机进行了探讨。  1病与证的本质  中医长于辨证,而辨病却是中医的先天不足。中医虽然也辨病,然而对很多病的认识基本上停留于症状或体征层面,如“发热”、“咳嗽”、“水肿”等,不像西医的病那样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西医长于辨病,基本上没有辨证的内容,西医的某些“临

3、床综合征”虽然类似于中医的“证”,但基本上停留于症状层面,不像中医的证那样具有很强的理论性。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对少数病的认识并非停留于症状或体征层面,而是揭示了规律性的东西。如“肺痨”、“肺胀”、“噎膈”、“中风”、“消渴”、“痹证”、“破伤风”、“虫证”、“臌胀”等,虽然与西医相比,中医对这些病的认识有着明显的经验色彩,显得比较粗糙,但从本质上说,已经超越了症状或体征层面,揭示了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从本质上说与西医的病是一致的。这种现象提示:①无论是中医的病(症状或体征意义上的“病”除外),还是西医的病,两者的本质是一致的;

4、②中医辨证不但不排斥辨病,而且需要与辨病相结合,从而增强辨证的精确性。可见,病与证分别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疾病的部分本质。那么,病与证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病的特异性强,比较稳定,其特异性的内涵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始终,这意味着病的根本特征是静态、孤立、局部、固定,而形态是静态、孤立、局部、固定的,因此,病的确立基于形态;证的特异性弱,具有动态、联系、整体、多变的特征,功能是动态、联系、整体、多变的,因此,证的确立基于功能。西医是建立在解剖学基础之上的,因而西医长于辨病;中医是建立在哲学思辨基础之上的,因而中医长于辨

5、证。  既然中医辨证不排斥辨病,病证与辨病相结合可以提高辨证的精确性,而且中医的病与西医的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那么,将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便具有历史必然性,是中西医学的一种优势互补。虽然将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已经成为一种共识,然而怎样真正将这一模式引向深入,真正发挥其优势,还是一个颇为值得探讨的问题。采取病证互参的方法,由某种或某几种已知疾病的病机推测或探讨某种与之密切相关的疾病的病机,或者说,通过病与病之间的内在联系或规律,探讨病机或证候之间的内在联系或规律,就是对病证结合模式内涵的一种拓展或延伸。下面就采取这种方法,对高脂血

6、症的基本病机作尝试性探索。  2目前对高脂血症病机认识存在的不足  迄今为止,中医界对高脂血症的认识是以古医籍的有关论述为基础。中医古籍中虽无“血脂”、“高脂血症”之名,但却有关于“脂”、“膏”的论述,这些论述与现代医学高脂血症的特征具有显著的一致性。如《灵枢·五癃津液别》云:“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灵枢·卫气失常论》云:“人有脂、有膏、有肉。”并根据人的形体不同而分为“脂人”、“膏人”、“肉人”,认为“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肉者,身体容大;脂者,其身收小……膏者多气,多气者热,热

7、者耐寒”。张志聪《灵枢集注》云:“中焦之气,蒸津液化,其精微溢于外则皮肉膏肥,余于内则膏脂丰满。”张景岳《类经》亦云:“精液和合而为膏,以填补骨空之中,则为脑为髓,为精为血。”从以上论述不难发现,中医典籍中的“脂”、“膏”与现代医学的“脂质”非常相似。另外,历代医家也认识到,高脂血症多发生于“肥贵人”,乃“膏粱之疾”。这一点也与现代医学的认识不谋而合。  总之,中医典籍认为,高脂血症乃因过食肥甘厚腻之味而致的一种以“脂”、“膏”的蓄积、肥胖为基本特征的疾病。但过食肥甘厚腻仅仅是一种外因,是高脂血症发生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高脂血症的发生

8、无疑尚与个人的体质因素具有更为直接、重要的联系。现实中,过食肥甘厚腻、肥胖者未必均患高脂血症,而患高脂血症者未必均有过食肥甘厚腻史,体质消瘦患高脂血症者也屡见不鲜。然而,目前学术界对高脂血症病因病机的认识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