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05431
大小:6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01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示例课题: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 2.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自己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 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在解答应用题的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 教学难点 使学生熟练运用这些术语和关系式.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 30×40=6×40=200×20=80×50= 12×8=32×2
2、0=150×4=240÷2= 二、探究新知. 1.导入: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各种数量关系.在乘法应用题中有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2.数学例1: 认识:单价×数量=总价 (1)例1.铅笔每枝5角,买3枝用: 5×3=15(角) 15角=1元5角 篮球每个70元,买2个用: 70×2=140(元) 鱼每千克9元,买4千克用: 9×4=36(元) (2)引导学生明确:以上三个问题都是买东西用钱的事. 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单价;买了多少叫数量;一共用多少钱叫总价. 第一个问题里的单价是5角,数量是3枝,总价是1元5角.
3、 第二个问题里的单价是70元,数量是2个,总价是140元. 第三个问题里的单价是9元,数量是4千克,总价是36元. 从例1可以看出,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是:单价×数量=总价 (3)反馈练习: ①口答:每件商品的价钱叫(),买多少叫(),一共用多少钱叫(),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②请你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以上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3.教学例2.认识: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1)例2.每棵苹果树平均收苹果25千克,3棵苹果树收: 25×3=75(千克) 菜园每畦产菠菜150千克,4畦产菠菜: 150×4=600(千克) (2)讨论思考:这
4、两个问题都是说的什么事?这两个问题中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分别是什么?从上面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3)学生汇报:这两个问题都是说有关生产数量的事情.每棵树收多少苹果或每畦菜地产多少菜叫做单产量;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菜地叫数量;把一共收多少苹果或产多少菜叫总产量. 第一个问题里的单产量是25千克,数量是3棵,75是总产量. 第二个问题里的单产量是150千克,4畦是数量,600是总产量, 从上面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是: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4)反馈练习: ①回答:每棵树收多少苹果或每畦菜地产多少
5、菜叫(单产量),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菜地叫(数量). ②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上述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两种数量关系?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 )×( )=总价 ( )×数量=总产量 2.判断下面各题的对错. (1)知道每袋洗衣粉的价钱和买的袋数,求总价应用洗衣粉单价乘袋数.( ) (2)生产队有土地20亩,每亩产粮400公斤,共产粮多少公斤,是求数量的题目( ) 五、布置作业. 1.编一道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应用题. 2.编一道已知单产量和数量求总产量的应用题. 板书设计探究活动行程当中
6、学问多 活动目的 l.使学生能利用“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l.活动前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实践,求出公交车的速度,并填好下表.路程时间速度 2.在学生亲自实践的过程中,提醒学生做到: (l)认真做好记录. (2)注意安全,靠右行走,走人行横线. (3)乘车时,要讲文明,懂礼貌,助人为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每天上学,有的乘车,有的步行.可在这些行程当中,你是否发现过有关“速度、时间、路程”方面的知识?今天,
7、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在行程当中,究竟会遇到哪些关于“速度、时间、路程”方面的知识,怎样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展开讨论. 出示表格路程时间速度 师:你是怎样确定公交车行驶的路程的? 生l:用米尺量. 生2:用绳子量,再用米尺量绳子的长度. 生3:用卷尺量. 生4:知道步行的速度,再测算出步行一站路的时间,就能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式得出一站路的路程. 生5:知道自行车的速度,再测算出骑自行车行一站路的时间,同样得到一站路的路程. 师:上面5种方法,哪种方法最好?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第④种方法最好.因为方法①和方法②太麻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