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04822
大小:5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1
《多元智力观与学前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多元智力观与学前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教育资源库多元智力观与学前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班杜拉于1977年首次提出自我效能这一概念。他指出自我效能是对自己在特定情景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并进一步把预期分为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关于某种行为可引起某种具体结果的信念;效能预期是指自己是否具有引发某一结果的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感本质上就是效能预期,表现为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广泛注意,近20年来有许多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人们发现它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任务选择和内部目标设定,还决定我们将付出多大的努力以及在遇到障碍或不愉快经历时将坚
2、持多久,它还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的反应模式,影响着我们的人际交往以及对自我人格的建构。因此我们只有清醒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及价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才能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社会立于不败之地。但是自我效能感具有相对稳定性,早期的状况影响着后期的发展结果,因此帮助学前儿童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对其具有深远的意义。一、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影响因素(一)个体行为的成败经验个体主要通过亲身经历获得关于自身能力的认识。成功的经验能够提高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反复的失败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不同的人受影响的程度并不一样,而且任务的难度、个人的努力程度、外界援助多寡也会影响自我效能感
3、的形成。(二)替代性经验人们在观察别人时也可得到有关自我效能的信息。看到与自己相近的人的成功能促进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增强实现同样目标的信心;看到与自己相近的人失败,尤其是付出很大努力后的失败,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三)他人的评价、态度个体也可以从他人的评价。态度中获取有关自己能力高低的信息。社会心理学家米德等人提出的镜中自我说认为,人关于自己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周围人对他如何评价。个体是以他人作为一面镜子,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的,自己评价的过程就是接纳、内化他人评价的过程,他人正面的肯定的评价有利于自我评价的提高,反面的否定的评价会降低自我评价。尤其学前期儿童还没有独立的、稳
4、定的自我评价,他们更依赖于权威他人的评价,他们往往不加考虑地轻信权威他人尤其是成人对自己的评价。这一现象在三四岁儿童中尤为突出,3岁儿童完全以成人的评价作为自己的评价,处于依从性评价阶段;4岁儿童开始能够进行同伴互评;5岁儿童开始能够将外在评价标准内化形成自己独立的评价,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由于自我效能感产生的基础就是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因此权威他人的评价、态度对学前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四)个体的情绪和生理状态比如,紧张、焦虑等容易降低人们在特定情景中对自己效能的判断。二、目前我国早期儿童自我效能感培养的现状分析目前许多儿童的自我效能感比较低,他们在选择任务目标时缺乏足够
5、的勇气,在困难情景中缺乏坚持性,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必要的主动性。总之,他们对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缺乏信心。究其产生根源,主要是由传统智力观指导下的错误教育实践所导致。(一)单一的评价标准在一项“影响中小学教师期望的因素研究”中发现方差贡献率最高(21.3%)的主因素分别为:发散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聪明程度、想象能力、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反应能力、言语能力、学习成绩等。而目前的学习测验又多以测查学生的语言和抽象逻辑能力为主。与此相反,反映个体交际特征的主因素(如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性格特征)的方差贡献率却只有5.9%。这一研究结果侧面地反映了教师是持着一种单一的评价标准去衡量多样的
6、学生,而这一评价标准又过多地强调了语言和抽象逻辑能力的发展。学前教育同样面临着中小学教育面临的问题。在教育实践中,由于人们只注重这两方面的发展,所以只是期望在这两方面发展较好的儿童能在将来有所作为,只对这些孩子作出肯定性评价,如夸他们“能力强”、“聪明”,而大量的儿童被贴上“笨蛋”的标签。(二)单调的环境刺激为了不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不惜重金进行早期教育投资,为孩子提供“最优越”的条件。但他们所创造的“最优越”的条件是否是最适宜的呢?我们只要分析一下家教市场和各类“早期教育方案”广告就可对其窥见一斑。在北师大各广告栏上所见到的学前儿童家教招聘启事中,以少儿英语和艺术类居多。在众多
7、的“早期教育方案”广告中也以开发幼儿的言语和数学能力的方案居多,如“珠心算”等。市场的供应是需求的体现,所有这些都间接地反映了在教育实践中成人所实施的早期教育实为早期智力开发,而早期智力开发实为言语和数理逻辑能力的培养,甚至都谈不上能力培养,而只是读、写、算技能的训练。在正规教育机构中,各类教育实验红红火火,但教师的教育目的仍是三部曲:一是知识技能训练,二是能力培养,三是思想品德教育,能力培养又仅局限于语言、数理逻辑方面。在这种教育目的所指导下的教育活动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