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财政的空间传导及其实证检验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财政的空间传导及其实证检验

ID:9504200

大小:6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5-01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财政的空间传导及其实证检验_第1页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财政的空间传导及其实证检验_第2页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财政的空间传导及其实证检验_第3页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财政的空间传导及其实证检验_第4页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财政的空间传导及其实证检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财政的空间传导及其实证检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财政的空间传导及其实证检验  中图分类号:F061.4文献标识码:A  :1000-176X(2015)06-0065-06  作为融资策略,土地财政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地方政府城镇化进程中“钱从哪里来”的难题。同时地方政府逐步对土地财政形成了依赖,并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蔓延开来,最终演变成一种“集体闯红灯”的群体行为;这使地方财政安全、城镇化战略以及国家宏观经济平稳发展均受到严重威胁,特别是在将来房价一旦出现大幅下滑的情况时,地方政府将因此面临巨大的债务压力。那么,该如何对土地财政进行有效的调控和治理?  一、相关文献回顾  土地财政并不是中国地方政

2、府的独家发明。在美国建国初期,联邦政府就曾使用过类似的方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和筹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但中国土地财政问题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有所不同。总的来看,已有文献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中国土地财政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一是实证了土地财政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如辛波和于淑俐[1]建立了地方政府各种收入对地方GDP的经典计量经济模型,结果表明土地出让收入对GDP的影响程度最大,从而证实了地方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事实。薛白和赤旭[2]构建了两要素、三部门寻租模型,进一步分析认为土地财政规模与地区GDP增长具有双向互动关系,发现了地方经济发展能力的

3、提升并没有像美国经验那样促使土地财政逐渐转换角色,而是更加助长了土地财政规模的扩张。二是分析了土地财政对房价的影响以及本身的可持续性问题。如仇保兴[3]研究认为,土地财政规模的盲目扩张容易导致非理性的“地王”现象,进而成为房价上涨的信号灯和助推器,这种示范效应是土地财政推高房价的作用机制。周彬和杜两省[4]构造了一般均衡模型,发现土地财政必然推动房价持续上涨,从而降低居民个人的效用并引起社会公众的不满;房价越高,地方政府的效用就越大,因而地方政府具有推动房价上升的内在激励;中央政府通过商业银行来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存在极大的困难。三是着重对土地财政的形成机理进行深入

4、地研究。如Cao等[5]认为,过低的土地征收成本是引发土地财政规模持续扩张的主要原因。陈国富和卿志琼[6]从法经济学视角对土地财政进行了研究,认为在居民财产权利与政府征收权之间失去平衡的条件下,地方政府在土地征收中存在的“财政幻觉”引起了土地财政规模的持续扩张。吴群和李永乐[7]从地方政府竞争的视角解释了土地财政的形成机理,认为财政分权导致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纵向竞争和地方政府间的横向竞争共同激励了地方政府实施土地财政策略。王克强等[8]对美国自独立战争起的土地财政收入发展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土地的资产性收益是历史的必然产物,应该客观看待土地财政这一“过渡性”和

5、“阶段性”现象。吕丹和王钰[9]认为,土地财政在中国经济发展特定制度背景下的一种行为模式,其选择有其现实的合理性,并以大连市为例分析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综合经济影响及改革路径分析。李郇等[10]实证检验了中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增长确实是一种策略性行为,其增长存在横向竞争模仿的策略互动和时间的惯性依赖特征。  从现有文献来看,学术界对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外部不良影响及其不可持续性等已经有较清晰的认识,不过对其形成机理及其实证检验的研究则尚待深入。本文基于地方政府竞争与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用地方政府的“标尺竞争”及其空间“传导效应”来解释土地财政的规模扩张,进而得

6、出治理和调控土地财政规模非正常扩张的策略。  二、土地财政空间传导的理论模型  自1994年中国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利益的合法化引致了地方政府之间的激烈竞争。适当的政府竞争可以提高公共物品的总体供给水平和改善资源的配置效率,但其前提条件是要有一套科学的政绩考核制度。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官员晋升基本由相应上级部门任命,作为“理性人”的地方政府存在利用上下级之间信息不对称,在短期内虚造经济繁荣从而获得更大晋升机会的“道德风险”,学界将其称为“标尺竞争”[11]。这种竞争往往需要投入巨额成本,而不断增长的地方财政赤字则正好证明了这种策略选择的“合理性”。并且,“标尺竞

7、争”在区域间具有强烈的可传导性,这最终使土地财政规模扩张成为地方政府的必然选择。  参考Stackelberg的双寡头竞争模型,我们假设有a、b两个同质的地方政府竞争固定数量的晋升机会,在初始阶段(t=0)他们的晋升机会均等,即Pa0=Pb0=1/2;假设a率先选择规模为L的土地财政策略,若b完全不跟进,而是选择常规的发展策略,则其晋升机会在下一阶段将被蚕食μ(0  即如果b以同样规模的力度对a土地财政策略进行反击,则经过长期争夺后,b地官员将能够夺回部分晋升机会。由式(5)有:limk→+∞Pbk(t=1)=0.5,limk→+∞Pbk(t=2)=0.45,…

8、,limk→+∞Pbk(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