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心理学研究视角下的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

探究心理学研究视角下的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

ID:9497845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1

探究心理学研究视角下的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_第1页
探究心理学研究视角下的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_第2页
探究心理学研究视角下的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_第3页
探究心理学研究视角下的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究心理学研究视角下的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探究心理学研究视角下的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校风是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校风是学校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高校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日益普遍,是良好学风,校风建设一大挑战,也是作为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必须去面对和努力去解决的一个问题,尤其是担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职责的辅导员及其他学生工作队伍人员。本文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深入总结挖掘心理学科中已有的对考试作弊、诚信等问题的理论、研究,力图为在高校中更深入有效的开展考风考级教育、诚信品格培养等预防干预活动提供指导和建议。  一、高校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现状及原因探讨  (一)

2、高校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现状  高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职能,但近年在高校出现的各类学术不端、考试作弊等不诚信现象日益普遍,严重背离了社会赋予大学的神圣使命和责任,尤其是学生考试作弊,已不是个别学生的个别现象,而演变为一个普遍的问题和社会现象。有研究总结以往调查指出:54.9%的美国大学生自我报告在上学期内至少作弊一次,其中考试作弊31.4%,作业或实验报告作弊23.5%;经McCabe对北美大学生调查发现,21%的大学生与10%的研究生,承认自己在过去一年内有过至少一种形式的严重作弊行为如抄袭行为、夹带小抄、帮助他人作弊。在亚洲,这方面

3、的调查也得出相似的结论,如我国台湾地区大学生的作弊流行率61.72%。在国内,陈向丽通过对806名大学生的调查得出,只有48名被试报告自己从来没有考试作弊行为,即94.04%的被试承认自己有过一种以上的考试作弊行为;男生的作弊行为要显著多于女生,作弊行为随着年级的提高而显著增加。另外,笔者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对本校违纪学生数据的统计发现,2013年因违纪受处分的学生中,约95%以上都是因为考试违纪行为。  (二)已有研究中对考试作弊原因对策的探讨  关于考试作弊行为的特点、原因及对策,有很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王霞在研究中认为,现行高校考

4、试的弊端是作弊泛滥的最直接原因,主要体现在忽视诊断性功能,没有实现合理的导向功能,总结性评价功能的标准单一,有失科学性;要遏制高校作弊之风就必须下狠心改革现行的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实现考试的诊断、导向和综合评价功能的有效结合。尚春燕认为,从理性主义视角来看,大学生考试作弊是学生、教师和高校从自身利益出发最终选择的一种结果,具体来说,从学生方面,考试作弊是成本效益失衡下的选择;从教师方面,考试作弊是一种理性选择的意外结果;从高校方面,考试作弊是集体利益诉求下的监管不力。而解决考试作弊的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首先是建立学生、教师、高校之间的有效的民

5、主监督体系,其次,改革高校评估体系,引入多元化的评估机制和评估方法,最后,变革人才评价指标,着力发展人才综合评价体系。王丽娟分析认为,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社会心理动因主要有急功近利与不劳而获的偏常态心理,信而无用与无信不可耻的道德认知偏差心理,勇于挑战与道德无约束的逆反放纵心理。  综上所述,考试作弊作为当前高校中一个普遍存在的消极现象,研究者们虽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对如何减少考试作弊也有一定的宏观指导意义。但笔者认为,预防和减少考试作弊行为发生,不仅需要宏观的理念指导,更需要有理论依据的具体措施;不仅需要社会、高校及高校内部各相关

6、部门、人员的共同协调、配合、努力,更需要各相关部门及人员各司其职,找到各自工作的落脚点和突破口,切实把相关工作落实到位,而不是流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境地。作为辅导员及学生工作人员,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面对考试作弊这一现象时,如何培养学生诚信等良好的品格、如何更有效的开展考风教育活动等,是需要我们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人员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也许可以从心理学相关的理论、研究中获得一些启发。  二、心理学中关于考试作弊行为的理论研究探讨  (一)心理学理论之计划行为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非常著名的态

7、度行为关系理论,该理论在广泛的应用于多个行为领域的研究,如健身等健康相关行为、及其他道德行为、选举行为等,并且绝大多数实证研究证实它能显著提高研究对行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而在作弊行为的研究中,该理论也是运用最广的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Ajzen在以往的行为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具有理性的特点,行为意向是影响行为发生转变的最重要的预测因素,是行为改变的直接决定力量,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是决定行为意向的3个主要变量,态度越积极、重要他人支持越大、知觉行为控制越强,行为意向就越大,反之就

8、越小。行为态度(Attitudeto)是指个体在决策是否执行某特定行为时感知到的社会压力,它反映的是重要他人或团体对个体决策的影响,它主要受规范信念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