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男性教师缺乏困境与化解策略,学前教育论文

幼儿园男性教师缺乏困境与化解策略,学前教育论文

ID:9497416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1

幼儿园男性教师缺乏困境与化解策略,学前教育论文_第1页
幼儿园男性教师缺乏困境与化解策略,学前教育论文_第2页
幼儿园男性教师缺乏困境与化解策略,学前教育论文_第3页
幼儿园男性教师缺乏困境与化解策略,学前教育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幼儿园男性教师缺乏困境与化解策略,学前教育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幼儿园男性教师缺乏困境与化解策略,学前教育论文  一、我国幼儿园男教师缺乏之现状分析  幼儿园教师队伍中男性教师缺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今,这个事实已经被社会各界人士所意识到。学术界对幼儿园男性教师缺乏这一情况进行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是近30年过去了,这一情况并无多大改变。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希望在短时间内发生改观仍面临诸多困难,因此幼儿园男教师缺乏的现状确实不容乐观。  首先,从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层面上来说,我国正规学校培养的男性幼儿教师很有限,学前教育专业的男女比例约为1∶30-1∶40[1]。盖振华等人通过对个别师范院校的调查研究,得出数据:济南幼儿师范学校

2、10年间培养的男生总数仅占学生总数的2%,华中师范大学近4年共招收学前教育本科生213人,其中男生仅32人[2]。可见,在学前教师培养层面,男女学生性别比例已明显失衡,也就是说,在幼儿园教师的供给源头上已经出现了结构的失衡,所以最终从事幼儿园教育事业的男性教师匮乏,似乎也是必然的结果了。  其次,尽管经正规院校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男学生数量已经十分有限了,但是在这有限的男学生队伍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愿意从事幼儿园教育事业。根据中国教育部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幼儿园教职工共有1849301人,其中男性教师159955人,约占总人数的8.6%;幼儿园专任教师1144225人,其中

3、男性教师23389人,约占总人数的2%[3]。  再次,幼儿园教师队伍中现任男性教师的流失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一般来说,大多数教师在从事教育事业一段时间后,会进入一个所谓的职业倦怠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可能在这个时期离开现有的工作岗位转而从事其他职业。相对于女性,男性工对工作的自由度、创新性、职位上升空间等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同时再加上社会舆论、家庭经济负担等方面的压力,在从事一段时间的幼儿园教育工作后,又有一部分男性教师会离开幼儿园从事其他领域的工作。据统计,在全国近90万名幼儿教师队伍中,稳定的带班男性幼儿教师大概只有3000人,并且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在有着近1亿人口的

4、河南省,全省稳定的男性幼儿教师不到100人[4]。所以,幼儿园教师队伍不稳定、男性教师的流失是目前我国幼儿园男性教师缺乏的又一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我国正规院校招生的男性学前教育学生人数不足是幼儿园男性教师缺乏的第一层原因,接受学前教育培养的男学生中有一部分并不愿意选择幼儿园教育工作是幼儿园男性教师缺失的第二层原因,这也可以被称之为幼儿园男性教师的第一次流失;已经从事幼儿园教育事业的男教师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转而从事其他职业是幼儿园男性教师缺失的第三层原因,这可以被称之为幼儿园男性教师的二次流失。所以,源头上供给不足再加上两次人员流失,最终导致了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5、 二、我国幼儿性度发展现状分析  (一)性度及双性化  1.性度  性度是抛开男女两性生理上的差异,把人们在体质、性格、能力和行为表现等方面的特征抽象出来,分为男性和女性特点两大类在某人身上的比重[5]。性度又可分为男性度和女性度,所谓男性度就是男性特点在某人身上所占的比重,所谓女性度就是女性特点在某人身上所占的比重。从性度角度看,世界上绝对纯粹的男性特点和女性都是不存在的,任何人都是男性和女性特点的结合体。从心理学意义上讲,任何人无论男女,其与生俱来就是两性同体的,即其天性中就具备了男女两性的潜在特点,只是由于社会分工和由来已久的对男人和女人特点的认同和影响,使男人的男性度受到更多的引

6、导、鼓励和强化,而女性度受到限制、压抑,男人就更加男性化。同理,女人就成其为女人[6]。  2.双性化  从传统意义上而言,人们都希望男人应该男性化,也就是男性度高;女人应该女性化,也就是女性度高。反之,如果女人的男性度水平高于人们认可的一般水平,就容易被称为假小子女汉子;如果男人的女性度水平高于人们认可的一般水平,则经常被称为娘娘腔。诚然,男性和女性在身体结构、衣着、行为方式、思考方式等方面的确存在着差异,但是这种不同不应该被视为绝对的、不可流动的,更不应该被扩大化,绝对的男性化和女性化个体并不是理想的人格模型。  不过,令人宽慰的是,现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双性化人格问题

7、。其实早在1964年,罗斯就提出了双性化概念,即个体同时具有传统的男性和女性应该具有的人格气质,并认为双性化是最合适的性别角色模式[7]。  1974年,贝姆根据双性化的概念,以社会赞许性为基础,制定了第一个测量双性化的量表,他将被试分为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双性化类型、男性化类型、女性化类型、未分化类型[8]。此外,贝姆的研究还提出:女性度高的女子和男性度高的男子在从事那些与传统角色相反的活动时,成绩很差,那些行为严格符合性别角色标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