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的整体思考

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的整体思考

ID:9490463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1

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的整体思考_第1页
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的整体思考_第2页
资源描述:

《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的整体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的整体思考//-->自从1987年修订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以来,注意引导观察,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并已取得成效。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不能从整体上把握"从内容入手",处理不好认识与表达、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以致忽视表达能力的训练,应引起高度重视。  美国的约翰·杜威在《内容与形式》一文中指出:"有的语言,不论它的媒介是什么,都牵涉到说什么和如何说,即内容与形式","除了思索的时候外,形式与内容之间是没有界线可分的"。小语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内容与形式是密不可分的,

2、认识能力与表达能力哪方面有缺陷都写不好作文。因此,作文指导要"从内容入手"就应从内容与形式,认识与表达的联系上来把握。片面地理解从内容入手,重观察轻表达会大大削弱作文教学的效果。  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要着眼于平时。大纲指出:"作文就是让学生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看、听、想,属认识活动,没有认识活动就没有表达内容,认识不真不深,表达也就言之无物,流于肤浅,也就不会感动人。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大纲语)一句话,要丰富生活,勤

3、于积累。  作文指导课要"从内容入手",则主要是从学生的生活积累入手,激发表达欲望。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后,要在语言表达的指导上着力。教材中作文训练的安排,即使是同一题材,在表达形式上的要求也是逐步提高的,通过一次作文训练上一个表达的台阶。如指导学生学习写景,五年三至五年级共安排五次练习,从第一次到第五次,选材范围虽有扩大,都要求写出特点,但是在表达形式的要求上,每次作文都不同。第一次是写一段话,写重点观察的景物;第二次则要求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并在具体描述中表达喜爱之情;第三次要求围绕中心写;第四次要求先列提纲;第五次则要求写出景物的静态和动态,体现小学阶段

4、对写景物的最高要求。可见,要达到每次作文训练要求,除了"从内容入手",让学生有话可写以外,必须在语言表达的指导上着力,语言表达的指导要到位。否则,提高表达能力只能是一句空话。  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还必须辩证地看待临时观察与生活积累的关系。有的老师在作文课前必定要组织一次活动或在课堂上设置一定的情境指导观察。这样的指导,学生写起作文当然比较顺利。在学生未掌握相应的观察方法或明显缺少相应的生活积累时,这种临场指导是有益的。但如果学生在作文前就具备了上述的两个条件,再来如此这般的临场观察指导则是不可取的。课堂教学时间是个常数,观察指导的时间多了,表达指导与表达

5、练习的时间自然就少了。此外,经常性的临场观察指导,会使学生形成错觉,以为作文内容是老师给的,长期以往会形成依赖心理,而忽视了生活积累。因此,除了必要的少量的课堂观察外,要着重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值得一提的是,训练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不失为积累素材和练习表达的好方法。//-->  作文指导,可以从内容入手,也可以从形式入手。从内容入手,能自由表达看、听、想,有利于激发写作兴趣。从形式入手,要在一定的模式中表达思想,有利于进行语言文字的严格训练,两者各有长。但是,从内容入手,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生思维活跃,不喜欢束缚,他们的思维又需要形象材料的支持。因

6、此大纲规定,作文指导要从内容入手。但是,从内容入手,只是方法,不是目的。小学作文训练的重要目的是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能围绕中心写","按一定的顺序写"等。因此,在备作文课时,在考虑如何从内容入手进行指导时,应考虑到内容与形式的联系以及形式可能对内容的约。如五年第十册基础2的作文,要求学生写自己一种心爱的东西,除了要抓住特点写外,还要写联想。因此,在引导学生选材时,要注意选的材料适宜引起美的联想,如写兔子、写菊花、写储蓄罐等。  此外,从内容入手是相对的。美国的威廉·W·韦斯特在《提高写作技能》一书中指出:"当然,你既需要形式,也需要内容,以,对你

7、来说,重要的不是你需要哪一个,而是哪一种途径可以帮助你写得更好。"到了高年级,学生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积累和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坚持"从内容入手"的同时,不妨来点灵活,有时可先提表达形式上的要求和进行表达指导,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材写作。  (刊于《小学教学参考》1998年7、8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