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87260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1
《中国农民工在社会经济中的融入路径选择,经济社会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农民工在社会经济中的融入路径选择,经济社会学论文 一、社会排斥和社会融入的理论框架。 1、社会排斥(socialexclusion)理论。 社会排斥理论起源于欧洲,1974年法国拉诺首先提出社会排斥概念,经后人延伸,是指社会公民没有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布查德特,1995)。社会中不同地位的人都可能会被社会排斥,地位高的人和地位低的人可能位于社会排斥的不同向度上,社会排斥具有多种形式,包括经济排斥、政治排斥和社会排斥(吉登斯,2001)。目前学术界关心的是处于社会的中心还是社会的边缘,也就是在主流社会的里边还是外面,
2、中心边缘学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社会中心的边缘就是被社会排斥者(托瑞纳)。 社会排斥的主体可以是身体素质、资源分配上的弱势群体,例如残疾、流浪者、精神病患者等,也可能是因为社会活动参与不足,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的普通公民,在性别、民族、文化程度、收入等方面受到排斥,这些都属于社会排斥的主体。按成因社会排斥分为功能性和结构性排斥,功能性社会排斥是因为自身身体缺陷而处于被排斥状态;结构性社会排斥是因为制度设计、风俗习惯、民族文化原因带来的结构分层,我国主要受结构性社会排斥影响,这种政策本身具有导向性作用,农民工一方面由于教育程度
3、有限承受功能性社会排斥,另一方面由于制度原因承受结构性社会排斥。 社会排斥理论框架是研究弱势群体的有力工具,它对弱势群体进行的多重边缘化进行解释,揭示社会排斥的机制和过程。目前,农民工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仍处于城市边缘,社会融入有利于解决这种困境。 2、社会融入(socialinclusion)理论。 社会融入是独立于社会排斥的领域,社会融入是世界范围概念,学术界对社会融入的意识基于以下理论:基于社会排斥理论的社会融入理论、基于社会公平社交的社会融合论以及基于市民化视角的移民融入论.社会融入伴随社会排斥概念引起学界关注
4、,基于社会参与的社会融入是通过社会的力量帮助资源困乏、有困难需要帮助的群体,帮助他们消除社会歧视。Rodgers(1995)认为不同的经济发展路径和制度设计影响着社会排斥模式,RachelMerton等认为社会融入对社会成员心理层面有重要影响,会影响个人工作的发挥。社会融入最终要实现文化认同、价值观认同、角色认同。社会融入概念为社会研究提供新的思考,社会融入对社会排斥发挥着积极作用,是社会政策的保护伞。 二、中国农民工社会排斥研究范式。 城市农民工是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事务工、经商等生产生活活动的非城市户口人群。农民工
5、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分化出来的特殊群体,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农民工群体的生活状状况,不仅影响着农村建设,也直接关系到城市发展。从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村人口转向城市,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一方面农民工是现代社会的缔造者,另一方面农民工经受着社会排斥,无法参与到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应有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没有产生对城市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社会边缘化问题。中国农民工社会排斥理论包含以下特点。 1、户籍排斥现实存在。 大量研究将社会排斥归结于户籍制度。Rodgers(1995)认为不同的经济发展路径和
6、制度设计影响着社会排斥模式,我国的户籍制度让进入城市发展的农民工刻上农民身份。苏昕认为农民工公民权利缺失的主要原因是制度,例如户籍制度,户口是身份的象征,户籍制度阻碍农民工融入城市,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医疗、住房、社会保证、教育等资源,当农民工权益受到侵害时,没有相关制度给予支持,不可否认户籍制度带来了身份歧视,不利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农民工工作积极性发挥。 2、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 李斌(2002)认为社会排斥主要是无法享受应有的权利,孤立无援而又无法改变现状。随着农民工代际更替,以80后和90
7、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农民工出现,新生代农民工相比父辈面临更多选择,他们远离土地,初高中毕业后来到城市,对城市生活更加认同,留在城市的意愿更强,对城市的了解增多,使他们对社会排斥的敏感度增加。王春光(2010)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过程存在三种张力:一是政策的逐级化调整与他们对渴望城市生活的张力;二是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向往与他们自身城市化的张力;三是中央城市化政策与地方落实城市化措施落实之间的张力。 3、消除政治排斥动机较低。 西方社会融入理论主要对移民融入进行研究,从不同角度描述移民进入新国度后的融入过程。西方国家
8、公民对政治诉求高,尤其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将投票权视为不可剥夺的权利,消除政治排斥受到国家重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欧盟社会发展联合会提出首先满足个体的政治利益和政治诉求;其次发挥志愿者作用,全面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再次提供培训教育机会,提高服务水平;最后对社会融合项目进行有效评估。 在我国,农民仍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