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抽吸导管及替罗非班对急性stemi患者的影响

血栓抽吸导管及替罗非班对急性stemi患者的影响

ID:9485403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1

血栓抽吸导管及替罗非班对急性stemi患者的影响_第1页
血栓抽吸导管及替罗非班对急性stemi患者的影响_第2页
血栓抽吸导管及替罗非班对急性stemi患者的影响_第3页
资源描述:

《血栓抽吸导管及替罗非班对急性stemi患者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血栓抽吸导管及替罗非班对急性STEMI患者的影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恢复血流灌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是指南推荐STEMI首选的再灌注治疗措施。然而,急诊PCI单纯支架置入或球囊扩张并不能有效清除冠脉内血栓,并且因术中机械挤压等操作导致斑块碎片脱落使冠脉远端栓塞时,常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严重影响急诊PCI的疗效。本文旨在通过观察急性STEMI患者使用血栓抽吸导管及替罗非班对心肌再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探讨两种技术联合应用对预后改善的临床意义

2、。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STEMI患者197例,其中男132例,女65例,年龄43~81(65.39±8.27)岁,入选标准:(1)符合国际通用诊断标准,发病在12h内;(2)冠脉造影提示病变位于冠脉近端或近中段,直径≥3.0mm;(3)冠脉内可见明显的血栓影;(4)排除术前有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史、严重肝肾功能及心功能不全、严重感染、肺栓塞、血液系统疾病,无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禁忌者。将患者分为3组:(1)直接PCI组(A组);(2)PCI+血栓抽吸

3、或替罗非班组(B组);(3)PCI+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C组)。三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1.2治疗方法    A组:球囊扩张后直接置入支架;B组:使用抽吸导管,于病变血管前后反复抽吸,记录TIMI血流的变化,血流达到Ⅱ~Ⅲ级后置入支架;或冠脉造影后需置入支架,立即以5μgkg-1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继以0.15μgkg-1min-1静脉泵入维持36h;C组:联合应用抽吸导管和替罗非班,抽吸后置入支架。  1.3观测指标    由专业人员协助观测以下指标

4、:(1)慢血流或无复流:指冠脉开通后,远端前向血流明显减慢(TIMIⅡ级,慢血流)或丧失(TIMI0~Ⅰ级,无复流);(2)TIMI血流帧数(TFC):用专用造影图像处理系统,记录影像帧数,记录帧数以每秒30帧校正,前降支除1.7得出校正帧数(CT-FC);(3)心肌呈色分级(MBG):0级:无造影剂进入心肌;1级:造影剂缓慢进入心肌;2级:造影剂进入心肌和排空延迟;3级:造影剂进入和排空正常;(4)2h内ST段回落率:术后2h复查心电图,计算ST段回落百分比,记录最高导联ST段50%回落情况;(5)记录术后1n;s)表示

5、,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时点间的比较为配对t检验。普通计数资料以个数或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三组PCI术后心肌再灌注指标的比较    三组术后TI-MIⅢ级血流、慢血流或无复流、TFC、MBG、2h内ST段回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    2.2三组PCI术后心功能指标的比较    术后1dash;甘氨酸门冬氨酸序列占据血小板GPⅡb/Ⅲa的交联位点,可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原和血

6、小板Ⅱb/Ⅲa受体的结合,阻滞导致血小板聚集的最后共同通路口,从而减轻病变部位血栓负荷。研究表明,直接PCI过程中应用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心肌灌注,增加IRA术后TIMIⅢ级血流比例,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本研究发现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可显著改善心肌再灌注,与DeVita等的报道相符。研究同时发现C组与A组术后慢血流或无复流、TFC、MBG、2h内ST段回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和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心肌再灌注,改善预后,国内亦有相关报道。临床试验和研究证实如果行再灌注治疗后IRA血流仍未得到有

7、效恢复将会导致心肌彻底坏死、梗死面积扩大,心室扩张和重构,从而导致心功能受损影响预后。尽管本研究显示术后1AC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和替罗非班并未增加手术风险,是安全有效的。  因此STEMI患者行急诊PCI时,特别当血栓负荷较重或血管完全闭塞时,我们建议应尽可能采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的策略进行治疗。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本研究尚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单用血栓抽吸导管或替罗非班时可能存在一定的评价误差,尚需扩大样本量做更深入的观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