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介入、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doc

心血管介入、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doc

ID:50581203

大小:7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07

心血管介入、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doc_第1页
心血管介入、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doc_第2页
心血管介入、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doc_第3页
心血管介入、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doc_第4页
心血管介入、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血管介入、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心血管介入、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介入、血栓抽吸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桢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5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替罗非班、血栓抽吸及卩CT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替罗非班及PCI治疗,未进行血栓抽吸。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TIMI.Ifn.流分级情况,术后2周测定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肌酸磷酸肌酶同工酚(CK-MB)峰值及脑钠肽(BNP)。结果术后血管造影显示观察组患

2、者的TIMI3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CK-MB峰值及BN卩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X0.05)。术后随访1年研究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o结论相对于PCI+替罗非班,卩CT及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少术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值得应用。[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替罗非班;血栓抽吸[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4)07(a)-0039-03急性心肌樓死是临床最常见

3、的心血管疾病,冃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是临床公认的最有效的首选治疗方法,急诊PCI时应积极干预罪犯血管,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斑块纤维帽薄、血栓丰富,卩CT球囊扩张及支架释放容易导致血栓脱落,堵塞远端血管,造成微循环障碍,严重者可导致对应部位心肌樓死或死亡[1]。有研究显示,在PCI时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行血栓抽吸,可有效防止血栓脱落导致的远端血管栓塞,减少术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2]。因此,木研究选择本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血栓抽吸及替罗非班治疗,观察其效果及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0年5月

4、〜2012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纳入标准:明确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发病12h内入院;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存在急性血管狭窄或闭塞;病变部位为血管中部,且血管直径$3mm,抽吸导管可以进入;排除合并糖尿病、血液病及其他溶栓抗凝禁忌证的患者。共纳入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48〜67岁,平均(56.7土6.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6・5±2・0)h;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45〜70岁,平均(58・3±7・9)岁,发病至入院时间(7.2±3.3)ho两组患者的一

5、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全部患者急诊PCI术前均给予拜阿司匹林300mg及氯毗格雷600mg嚼服,术前按100U/kg给予肝素,介入手术持续时间>2h,可在介入术中追加肝素1000U/ho冠状动脉造影后,PCI术前两组患者均静脉推注替罗非班,剂量为10Ug/kg,在3min内推注完成,然后以0.15ug/(kg?min)的速度持续泵注36h。观察组患者在透视下送导丝通过病变血管,沿导丝送入血栓抽吸导管,直至血栓部位远端2cm处,导管尾端连接30ml注射器进行负压抽吸,抽吸时应缓慢后退导管,使

6、其通过血管病变部位;然后在向前推进,边后退边抽吸;反复抽吸数次,至造影显示血栓消失。然后行PCT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对照组患者行传统PCI治疗,不进行血栓抽吸。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100mg/d.氯毗格雷75mg/d,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2次/d,1周后停药;另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调脂、扩血管等药物治疗。1.3观察指标①术后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评价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情况,具体标准参考文献[3];②术后2周行超芦心动图检测,测定中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抽血送实验室检测血浆肌酸磷酸肌酚同工酚(CK-M

7、B)峰值及脑利钠肽(BNP);③术后随访评价患者术后1年内(包括住院时间)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1.4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情况的比较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抽吸管均成功置入,抽吸次数为2〜4次,抽吸血量为30-90ml,平均(52±10)ml;两组血管造影显示观察组TIMI3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对

8、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表1两组术后TIMIJfn.流分级情况的比较[n(%)]与对照组比较,*P<0.052.2两组患者术后心功能及不良事件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CK-MB峰值及BN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