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整理国故运动”对中国传统学术的传承

试论“整理国故运动”对中国传统学术的传承

ID:9484808

大小:49.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1

试论“整理国故运动”对中国传统学术的传承_第1页
试论“整理国故运动”对中国传统学术的传承_第2页
资源描述:

《试论“整理国故运动”对中国传统学术的传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试论“整理国故运动”对中国传统学术的传承诚如胡一继承传统的考据方法作为中国传统学先生就指出:“君,继起于歙。从此汉学昌明,千载沉霾,一朝复旦”[7](P8)。由此看来,在中国传统学首先,从胡其次,从胡事实上,当时的学博士和曾经留学西方的其他学者,在研究史学的方法方总之,历代学者尤其是清代朴学注重考据的精神与方法,对民国时期的“整理国故运动”来说,诚可谓是筚路蓝缕,创榛二弘扬历代的疑辨精神在中国传统学时至宋元明,疑古辨伪风气愈形大开。譬如,司马光疑《孟子》,欧阳修疑《易十翼》、《周礼》、《仪礼》,王安石疑《春至清代,疑古辨伪之风愈炽。清初姚际恒撰《九经通论》、《古今伪书考》,对

2、群经多所疑辨,复详列伪书百第一,“古史辨派”继承诚然,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宋学”通常意味着对思想解放的某种禁锢。不过客观来看,它在初起阶段,却具有着十分强烈的怀疑精神。如张载便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20](P286)而毫无疑问,宋代学者这种怀疑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激励第二,“古史辨派”还继承在此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清学”中虽不乏辨伪之作,但在其兴盛阶段即乾嘉时期,辨伪之风反有所减弱。关于这一问题,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综当然,在清代诸多辨伪学者中,对“古史辨派”影响最大者还当属崔述。胡具体说来,作为“古史辨派”的基本理论,“层如果说以上这些见解还较为零

3、碎,那不难看出,崔述这种观点正是顾颉刚“层君之思想受崔氏之影响而成也。原书六十五实际上,“古史辨派”也并不否认崔述对顾颉刚“层总之,无论是宋代学者的强烈怀疑精神,还是清代辨伪学者的具体成就,都对“古史辨运动”产生[参考文献][1]姜义华.胡[2]顾颉刚.中国近来学[3]班固.汉书:第6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2.[4][5]白寿彝.谈历史文献学——就《谈史学遗产》答客问之二[A].白寿彝史学论集:上册[M].北京:北京师[6]章太炎.訄书重订本·清儒[A].章太炎全集:第3[7]江藩.汉学师承记(外二种)[M].北京:三联书店,1998.[8]傅斯年.清代学问的门径书

4、几种[J].新潮,1919,(1).[9]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A].岳玉玺等.傅斯年选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10]唐德刚.胡[11]胡[12]顾颉刚.我与古史辨[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13]顾洪.顾颉刚学[14]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15]胡[16]梁启超.清代学[17]顾颉刚.古史辨:第一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8]顾颉刚.古史辨:第二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焦循.孟子正义: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7.[20]张载.经学理窟·

5、学大原下[A].张载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8.[21]黎靖德.[22]黎靖德.[23]钱玄同.钱玄同日记:第四册[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24]顾颉刚.古史辨:第三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25]顾潮.历劫终教志不灰·我的父亲顾颉刚[M].上海:华东师[26]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27]顾颉刚.《古今伪书考》序[A].古籍考辨丛刊第一集[M].北京:中华书局,1955.[28]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29]顾颉刚.崔东壁遗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30]程树德.论语集释:第四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0.[3

6、1]王先谦.荀子集解: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8.[32]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9.[33]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M].北京:三联书店,199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