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国时期“整理国故运动”的衰歇

试论民国时期“整理国故运动”的衰歇

ID:10311044

大小:99.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7-06

试论民国时期“整理国故运动”的衰歇  _第1页
试论民国时期“整理国故运动”的衰歇  _第2页
试论民国时期“整理国故运动”的衰歇  _第3页
试论民国时期“整理国故运动”的衰歇  _第4页
试论民国时期“整理国故运动”的衰歇  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民国时期“整理国故运动”的衰歇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民国时期“整理国故运动”的衰歇梁启超在分析清代学术思潮“衰落期”的特色时曾说:“凡一学派当全盛之后,社会中希附光者日众,陈陈相因,固已可厌。其时此派中精要之义,则先辈已浚发无余,承其流者,不过捃摭末节以弄诡辩。且支派分裂,排轧随之,益自暴露其缺点。环境既已变易,社会需要,别转一方向,而犹欲以全盛期之权威临之,则稍有志者必不乐受,而豪杰之士,欲创新必先推旧,遂以彼为破坏之目标。于是入于第二思潮之启蒙期,而此思潮遂告终焉。此衰落期无可逃避之运命。”[1]今天看来,梁氏此处关于学术思潮演变之外因的分析固然有所不足,但对其内在理

2、路的疏理则仍不失较为深刻。确实,随着考据史学流弊的逐渐显露和唯物史观派的不断壮大,曾在民国学界风行一时的“整理国故运动”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歇。一、考据史学的倾向及其流弊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梁启超还曾经深刻洞察说:“于同一运动之下,往往分无数小支派,甚且相嫉视相排击。虽然,其中必有一种或数种之共通观念焉,同根据之为思想之出发点。”[2]的确,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古史辨派”和史语所三者,虽各自有其特点,然其“整理国故”的方法大多都不脱考据。[3]曹聚仁即言:“近顷之治国故者,虽取舍不同,准的非一,……其用力之所在,必不离于

3、考订名物训诂诸端”。[4]他还将北大《国学季刊》视为“‘新考证学’的园地”;[5]胡厚宣同样也回顾说:“当时北京有所谓京派,讲切实,重证据,为新朴学,新考据。京派主要在北大,北大以胡适为翘楚,……表现在史学方面的是整理国故的国故学、疑古学、古史学。”[6]至于傅斯年,则更将史语所的旨趣明确定位于“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并且坚决声明“反对疏通”。[7]从崇尚考据、反对疏通出发,“整理国故运动”自然呈现出一种“非哲学”倾向,这在傅斯年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1927年,他就曾说:“五年前在欧时,见到中国之大兴国学、大谈其所谓文化

4、,思着一小书,姑名为‘斯文扫地论’,其中章四:一、绝国故,二、废哲学,三、放文人,四、存野化。”[8]此前,他在致胡适信中也说:“我当方到英国时,觉得我好像能读哲学书,甚至德国哲学的书。后来觉得不能懂得德国哲学了,觉得德国哲学只是些德国语言的恶习惯。现在偶然那[拿]起一部Hume来,也不知所谓了。总而言之,我的脑筋对于一切哲学都成石头了。我于这个成绩,也很欢喜。”他并且说:“中国严格说起,没有哲学,(多谢上帝,使得我们天汉的民族走这么健康的一路!)”[9]此外,他在致顾颉刚信中也表示:“我不赞成适之先生把记载老子,孔子,墨子

5、等等之书呼作哲学史。中国本没有所谓哲学,多谢上帝,给我们民族这么一个健康的习惯。”[10]此后,傅斯年在1929年的一次讲演中,仍然坚持认为:“历史哲学可以当作很有趣的作品看待,因为没有事实做根据,所以和史学是不同的。历史的对象是史料,离开史料,也许成为很好的哲学和文学,究其实与历史无关。”[11]差不多同时,他在北大授课时也说:“一、史的观念之进步,在于由主观的哲学及伦理价值论变作客观的史料学。二、着史的事业之进步,在于由人文的手段,变作如生物学、地质学一般的事业。三、史学的对象是史料,不是文词,不是伦理,不是神学,并且不

6、是社会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作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不是去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或那个主义。”[12]傅斯年这种观点还深刻影响了胡适。[13]1926年8月24日,针对傅氏8月18日来信所言,胡适复函说:“这几年我自己竭力学善忘,六七年不教西洋哲学,不看西洋哲学书,把西洋人的蛛网扫去了不少,自己感觉痛快……这一层我很得意。因为我是名为哲学教授,很不容易做到把自己吃饭家伙丢了。”[14]1929年6月3日,胡适又在日记中写道:“哲学的根本取消:问题可解决的,都解决了。一时不能解决的,如将来有解决的可能,还得靠科学

7、实验的帮助与证实。科学不能解决的,哲学也休想解决;即使提出解决,也不过是一个待证的假设,不足以取信于现代的人。故哲学自然消灭,变成普通思想的一部分”。[15]另外,据钱穆回忆,胡适在1931年任北大文学院长时,“曾言其办文学院其实只是办历史系。因其时适之已主张哲学关门,则哲学系宜非所重”。[16]在傅斯年的影响下,胡适甚至放弃了使用“哲学史”一词。他在1930年撰《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一书,虽有意续其早年所著《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但已不再以“哲学史”命名。到了晚年,他则坦率表明:“我个人比较欢喜用‘思想史’这个名辞,那比‘

8、哲学史’[更为切当]。”[17]对此,他还曾解释说:“他(指傅斯年——引者按)不赞成用哲学史的名字来讲中国思想,而主张用中国思想史的名字。”[18]至于顾颉刚虽出身于北大哲学门,却也同样主张:“我们要有真实的哲学,只有先从科学做起。大家择取了一小部分的学问而努力;等到各科平均发展之后,自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