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的习作教学设计例谈

新理念下的习作教学设计例谈

ID:9477496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1

新理念下的习作教学设计例谈_第1页
新理念下的习作教学设计例谈_第2页
新理念下的习作教学设计例谈_第3页
资源描述:

《新理念下的习作教学设计例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理念下的习作教学设计例谈//-->新课改呼唤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几次习作教学的体验让我品味到了些许的成功和幸福。  活动之一:悄悄蒙上老师的眼睛,让你猜猜我是谁。  全班83人有电脑的达60多家,40多家还能上X。怎样创设一定的情景,利用好X络资源,让学生在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两个方面都有新的飞跃呢?  周一发杂志的时间,我刚给李颖发完《少年电脑世界》杂志,她突然小声问我:“老师,您的号是多少?我能加您么?”我一时没有弄明白孩子的用意,便问一句:“有什么要求么?”她怯怯地说:“我想有话的时候,或者不明白什么问题的时候,直接跟您联络!”李颖的话给了我一个启发,既然学生有这样的要求,我

2、应该正常的引导,于是对着全班同学说:“还有谁想知道我的号码?”话音未落,全班同学几乎都举起了手。我说:“你们没有电脑的也举手啊?”茌良印站起来说:“老师,我们以后会买的啊。”  学生和老师沟通的愿望这样强烈,何不利用这有利的时机,组织一个“X上沙龙”呢?想法一定,便对大家说:“同学们,看到你们这样喜欢和老师交流,老师很高兴。教师也很想和大家一起畅谈人生,互通友谊!今天我在这里正式向大家介绍我的X名和号码,聆听天籁(297282590)。如果大家有什么话,对老师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以通过X络和我沟通。不过你们要起一个文学气息较浓的X名,让我知道你的水平,另外你还要写一篇介绍自己的文章,基本说出自

3、己的特征和爱好,不用署自己的姓名,要用自己的X名;现在还没有装上宽带的同学,可以以书信的形式和我交流,也是用自己的X名。这个活动我们定个名字,就叫‘悄悄蒙上老师的眼睛,让你猜猜我是谁’你们愿意么?”  话音未落,立即嬴得全班同学长时间的掌声。  两天后,我收到了第一封EMAIL:当时光把我带入12岁的门槛时,我的眼里不再是幼稚。小说第一次深深地吸引了我——《苦儿流浪记》这本厚厚的小说的悲剧色彩让我震撼,我不禁为失去爱的人感到悲伤……如此读下去,《巴黎圣母院》《安娜·卡列妮娜》等一次次让我的心灵受到撞击,每一本书,都有我和心灵的共鸣,有我独特的体验……我灿烂温暖的笑容里洋溢这四个字:永不认输!—

4、—风芙蓉。  从后面的署名我一眼看出是好胜心极强的齐欣。  接着,“方面大耳”、“风少年”、“风雨轩”等众多弟子也相继发来邮件,把自己的特点介绍得生动风趣。同样是写作,同样是介绍自己,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就可以把好多学生最头疼的写作变成最愿意做的事情。“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此时我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也明白了与时俱进对一个老师意味着什么。//-->  活动之二:和体育明星“零距离”接触。  多少人都渴望走进名人的世界,和他们对话,探索他们的成功之道,可是真正走到名人世界的又有几人?当雅典奥运会的圣火刚刚熄灭,当北京即将迎来属于我们自己举办的奥运会,当国人沉浸在雅典辉煌的幸福之中的时候,我们

5、正学习肖复兴先生的《向往奥运》一文。同学们是怎样的高兴啊,收集了那么多的体育明星和有关奥运历史的资料,都想展示交流一下。但是时间毕竟太少,必须搭建一个让他们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的劳动不至于白费。于是,我设计了“模拟访谈”的习作训练。  上课伊始,我激励同学们说:这是个崇尚英雄的时代!你们眼中一定有你们崇拜的奥运英雄,一定收集了他们许多的资料。我们虽然不能实实在在的接触那么多的明星,但是可以幻想和他们“零距离”接触,插上想象的翅膀,穿越时光隧道和他们平等对话。  “模拟访谈”,就是让你们把收集的资料再造加工,进行重组,通过访谈的方式,让它们富有灵性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这一设计引发了学生浓浓的兴趣

6、,跨越时空的对话让学生有了创造的冲动,完成了从资料收集到利用的跨越。请看张宸同学的采访片段:  采访题记:他英俊洒脱,张而不狂,“希腊神话”般化身为一个红色精灵,一个伟大的符号——他就是刘翔。  采访片段:“能谈一谈你是怎样与田径结缘的吗?”  “好的,我在二年级的时候被教高年级的仲锁贵老师看中,仲老师问我喜不喜欢跑步,我当时很干脆地回答,喜欢!于是他就让我跟着高年级的学生练习。我12岁上四年级的时候从普陀去管弄新村转入少体校跟顾宝钢老师学习跳高……”  “可是你不是跳高冠军,而是跨栏冠军呀?”  问题衔接得那样自然,资料链接的那样妥帖,出乎我的意料。特别是后面对刘翔成长的采访,更是练达,我想

7、即使是资深记者看后也会拍手叫绝。  活动之三:我也能当编剧和剧作家。  我们读一首诗词,看一篇文章,当领悟到一定程度完成对文本的解读的时候,往往产生创作的冲动,这个时候就能自然地和文本、对话,灵感也就在这样的状态下产生。和同学们共同观看“邹城市中小学生诗文诵读大赛”,全班同学津津有味地欣赏《木兰辞》的舞蹈,大家无不被恢弘的画面,独到的诵读感染。回来的时候,我对同学们说:“你们看,这样一首大家都熟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