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谈新理念下的小学计算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谈新理念下的小学计算教学珠晖区泉溪村小学王肖君在计算教学中,程序化地叙述算理,会让学生感到计算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小学计算教学应在新课标理论指导下,既要重视以计算技能为重点的认知目标,又要关注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发展性目标.一计算内容的提供,提倡学生参与让学生参与计算内容的提供,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计算产生亲切感,而且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1从习题中提出.例如: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整数,使结果是不是18.()+()=()﹣()=()*()=()/()=18想一想,()里可以填上哪些数
2、.学生随机举例,这时候,学生的思维是零散的,无序的.教师可在学生充分举例后问:像这样的算式一共有几道,你们能全部写下来吗?怎样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呢?然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学生通过全班交流,不仅使计算结果得到调整,而且感受到数学的奇妙,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样的计算教学,不仅仅关注了学生学会什么,更重要的是关注了学生创造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并使学生经历了数学数学化的思维过程,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这对于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创新意识的形成是非常有益的.2从实践中提出.在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恰逢学校装修
3、房子,于是借这个机会,我发动学生设计最合理的装修方案.在设计过程中,大家互相讨论,对初步方案进行答辩,对不合理的设计进行改进.有的学生为了使自己的方案更具说服力还画出了效果图,有一位学生居然用多媒体软件制作出他心目中未来的教室.在活动过程中,大家关注的问题不仅涉及到地面装修,墙壁粉刷,连窗帘布的多少也列在计算范围内.在这样的活动中,难道仅仅是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吗?试想,长此以往,学生还会畏惧数学课吗?他们定会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美,体会到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成就感.二计算方法的选择,提倡自主探究,1运用迁移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
4、能力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水平的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例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我是这样进行的:首先复习商不变的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整数除法等知识,然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入新课:小明去商店买文具,每支笔0.3元,他用1.2元可以买几支笔?学生因为有生活经验,所以很快得出答案:可以买4支笔.可当我请他们用竖式解答时,学生产生了疑惑:1.2除以0.3,商4应该写在哪儿呢?这
5、时,有的学生说,如果都是整数就好了.我及时抓住学生的这个迁移点,因势利导地提出:如果把除数变成整数,要使商不变,有什么办法?学生思考,检索有关知识,不一会儿就回答出:除数扩大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得扩大10倍.接着,我设计了把除数变成整数时,要使商不变,被除数的几种情况的练习,从易到难,引导学生拾级而上.这样,就使新的计算法则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获得了实际意义,同时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真正理解了算理.1提倡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所受的教育影响不同,面对同一个数学问题时,解决问题的策
6、略和思维方法必然会不一样.因此,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鼓励算法多样化.例如,教学25*12时,学生出现了这样几种算法:25*12=25*3*4=25*4*3=100*3=30025*12=5*5*12=5*(5*12)=5*60=30025*12=25*(10+2)=25*10+25*2=30025*12=25*2*6=50*6=300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各种作法不应急于评价,而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优中选优,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三计算练习的设计,提倡形式灵活1变式计算,激发兴趣.如,学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传统的
7、教学大多直接出示:9+1+5=15,8+2=3=13.如果把这样的练习改为:请你很快算出每个三角形上三个数字的和.这样,运算的顺序有一定的自由度,明显比直接给出式子进行计算所起的教育价值大得多.2开放练习,拓展思维.如,班里有57人去春游,可供租的车辆有:大客车可乘38人,中巴车可乘19人,面包车可乘10人.大客车每辆的租金是85元/天,中巴车每辆的租金是45元/天,面包车每辆的租金是35元/天.请你设计一个既节省租金,又最少浪费座位的租车方案.通过这种开放式的练习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而且有效地培
8、养了学生的数感,提高了学生的处理信息的能力.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理念下,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计算教学的功能,切实改革计算教学,把计算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放在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让学生在掌握计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促进数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