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69224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1
《小学教学中培养质疑能力的实践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学教学中培养质疑能力的实践与思考教育应当使学生懂得,生活中的重大突破都来自于全新的发现,来自于挑战现状,而不是盲目地接受现状。“学”贵在“问”。老师要引导学生敏锐地提出问题,系统地分析问题,灵活地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参与性,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这方面的认识。 一、融洽师生间的感情,是学生质疑的前提。 由于传统教育一直较注重“师道尊严”。学生与教师间总有一道无形的墙,想起自己做学生时,有时在学习上有问题,但不敢问老师。怕,怕问得不好被老
2、师批评。现在在工作中,经常听到教师们议论:现在的学生太懒了,不懂也不问,作业乱做一下,甚至抄别人的,真拿他们没办法。我想,这些学生多数是与老师之间有距离,怕问,不敢问。我曾在班队课上与学生讨论过这个问题。“你们不懂为什么不问老师。”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但意思是相同的。就是有点怕。一位教育家说:“教师与学生的脸是对立的,感情不能对立。”在课堂上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要倡导一种民主式的师生关系。师生感情融洽了,学生就会大胆地质疑。 二、珍视每位学生的提问,培养质疑能力。 1、珍
3、视每位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他们有时提的问题很简单,如:这个词语读什么?其实,只要查一下字典就能解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老师千万不能批评他们,甚至挖苦他们。又如,有时他们提的问题让你一下子回答不了,我们老师也不要回避,当时解决不了,弹性处理一下,课后要与学生交流。再如,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学生提问时,老师不要过多地反问,学生最怕老师反问他。如果你一连反问他三个问题,我想,下一次这个学生就不敢再来问了。总之让提问的学生和没有提问的学生感受到老师非常珍视他们提出的问题。是乐于回答的。现在,我
4、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提问是给予百分之百的的鼓励。这样,学生碰到问题就愿意主动地请教我们老师。无形之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提高了。 2、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当学生有了向老师质疑的这种意识后,老师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下面是我运用书上的理论知识、结合平时的实践,而经常采用的几种方法。 (1)在难懂的内容上质疑。让学生找出文章中不易理解的词句,引导学生质疑。如《花潮》一文中,“有风,花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地动”,这句话。学生较难理解。上课时,把它提出来,共同讨论各抒己见。这样,既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体
5、会到用词的魅力。 (2)在内容的矛盾处质疑。课文中有些内容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其实,是的落墨着力之处。让学生在这些地方质疑,可以把课文理解得很深,且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写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总理的灵车。让学生从“焦急”与“耐心”这对词中体会人们对总理的感情。 (3)在内容的重复处质疑。不少课文,运用了重复的手法,起强调的作用。在这些地方质疑,可让学生充分体会的用意。如《别了,我爱的中国》、《小英雄雨来》这两篇课文特别典型。 (4)在课题的重点词上质疑。课题中的重点词有的概括课文主
6、要内容,有的揭示文章的中心。如《飞夺泸定桥》一文抓住“飞”、“夺”。《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中抓住“舍身”。 (5)在课堂小结后让学生质疑。如果说上面四点是围绕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质疑。那么在课堂小结后让学生质疑,是让学生把课内学到的知识或学不到的知识延伸到课外。我常这样对学生说:“学习这篇课文后,你还有什么疑问,还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质疑。如教《意想不到的灾害》一文,课堂小结后,学生提出“螃蟹”的天敌是“谁”? 三、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真正感受“教学相长”。 常言道,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培养学生质疑习惯,培养学生
7、的创造思维非常重要,而这些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我们教师,我们教师要勇于创新。反过来,我们老师不要怕学生的问题自己回答不了。最后还是按自己的主观意识来进行教学。这样就妨碍了学生的主体发展。 “教学相长”的思想,是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最宝贵的教育遗产之一。时代的发展正在为这一思想赋予新的内容。多媒体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广泛,在“视听环境中长大”的学生,可能与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培养学生质疑习惯,无疑是促使我们在知识上,观念上,不断充实,不断更新。 总之,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一方面教师要精心对待学生的问
8、题,另一方面教师自己要加强知识的储备。我在自己的实践中,有时也碰到这样的情况。如学生提问远离课文内容,但我觉得很有创新价值。如何调控较好?有待深入探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