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61333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1
《新时期农村生产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时期农村生产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原标题:着力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农村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谋突破,以改革促发展。那么,如何创新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将分散的家庭经营与大市场对接起来,推进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从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关键词: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一、新时期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重要性迫切性1、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续9年获得丰收,粮食产量连创新高,但从长期发展趋势看,我国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大力发展
2、现代农业的制约越来越多,这些制约因素主要是:①经营主体分散,经营规模细小。农业经营主体中,农户家庭仍然占绝大多数,户均经营规模仍然较小。农业生产效率和投资回报率低,农业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不断下滑,制约了农业生产专业化、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农产品难以实现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缺乏保障。②土地流转状况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第一,流转速度和规模与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第二,有的地方存在不顾条件盲目硬性推动流转、将流转耕地用来搞非农建设等违反法律和政策的情况。第三,流转管理和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信息发布体系
3、、价格形成机制、流转管理制度、纠纷调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工作滞后。第四,农户间流转和短期流转的规范性不高,有的长期流转中双方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容易引发矛盾纠纷。③农村融资渠道不畅,农业发展资金缺乏。农村集体产权不清晰,部分产权的权能不完整,缺少规范的流通渠道。集体资产资源既难以作为抵押物从银行贷款,也难以通过市场交易变为资本,融资难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④统一经营滞后,双层经营难以实现。第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人格、组织形态和责任形式不明确,主体缺位,职能弱化。第二,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管不力,流失严重。
4、第三,集体经济实力薄弱,统一经营层次缺失。不少地方集体经营收益不能维系村级组织运转的村和无力维持村级最基本的公益事业开支,统一经营这个层次在很多地方实际上基本不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既不利于标准化生产和机械化作业,又增加了生产成本和进入市场的难度,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不相适应。同时,这种超小规模、高分散和自给性特征明显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不利于商业性金融支持,限制了生产规模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因此,着力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刻不容缓。2、应对农业副业化劳动力老龄化等挑战的迫切需
5、要。农村改革初期,农民们勤劳致富的热情空前高涨,家家包地、户户种田,农业潜在生产能力能得到空前释放,那时,农业收入成为农民的主要收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进城务工越来越多,农民非农收入逐年增加、农业收入占农民收入总量逐步下降。一项统计显示,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农业经营纯收入占比由1985年的81%,下降到2012年的45%;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占比由1985年的62%下降到的2012年的34%.尽管国家通过连续出台十个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是取消农业税、增加农业补贴、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这
6、种小规模兼业农户的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积极性,解决了一度出现的南方大片农田荒芜的严重局面。但是,由于青壮年农民全部进城务工,农村务农者日趋老龄化、妇女化,农业生产经营仍然面临挑战,要进一步释放农业潜能,促进农业生产力要继续发展,我们必须在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上下功夫。3、促进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迫切需要。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我们走的是一条独特的农民转移进城之路,虽然成绩有目共睹,但其不足也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三方面:第一,带来了城镇化水平虚高、城镇化扩内需效应发挥不充分,扩内需效应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不仅造成农业劳动
7、力总量过剩与青壮年劳力短缺并存、继续向农外转移越来越难的困局,而且造成非农产业劳动力供求关系过早发生转折、人力资源成本过早步入上升通道的被动局面。第二,带来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第三,导致我国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较快提升。目前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只有全社会平均水平的30%.这既不利于尽快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不利于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我们只有尽快打破目前这种仅仅是部分农业劳动力转向农外的局面,使越来越多的农民真正到城镇定居生活,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水平。
8、二、新中国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变革历程新中国的农业组织形式一直在探索中变革。从1949年到1958年这十年,农业合作化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进,农民从佃农、自耕农变成拥有土地的农业劳动者,又经过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的组建,逐步将个体农民、私有经济改造为集体公有经济中的劳动者。从1958年到1978年这20年,通过大规模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