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51799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01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摘要:贫困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相对普通学生来说在个性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方面有着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教育工们给予特别的关注,并对干预的方法进行探索和创新,这对于帮助贫困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使其真正走出困境是十分必要的。关键词:贫困学生;心理健康;对策中图分类号:G445文献标识码:A:1000-8772(2009)08-00-0收稿日期:2009-03-24目前高校贫困生的问题日益突显,他们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因此,如何采取积极有
2、效的对策,化解他们的心理矛盾,使他们能和其他的大学生一样健康成长,是摆在我们高校教育工面前的一项义不容辞的任务。因此,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贫困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探究其形成原因,从而构建一套切实有效的扶助方法。一、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关于贫困生的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主要反映在他们的心理特点上,大体可概括为下述几点:(一)心理矛盾的冲突性大多数贫困生对艰苦的生活有较强的承受能力,和一般学生一样,他们有好强的心理,希望在生活上自立自主。但是在贫困生独立、自尊的背后,却隐藏着强烈的自卑,他们不愿意别人了解自己的
3、状况,对生活困难羞于启齿,缺乏坦然面对和战胜贫困的勇气,在寻求和接受资助时常感到人格受到了伤害。对自己持有否定的态度,缺乏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人际交往消极退缩贫困生往往会因家庭贫困而自卑,但作为一个自我意识已经成熟的个体,他们又有强烈的自尊要求。因此,对涉及自己的事情非常敏感,容易形成情绪和感情上的强烈波动,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他们有融入群体的强烈愿望,但又往往因为自身的问题导致矛盾和冲突,久而久之,就脱离了集体,疏远了同学,把自己封闭在自我的小圈子里,常常给人以难以接近、不合群
4、的感觉。(三)情绪孤独、抑郁部分贫困生因为家庭突遭变故,对生活道路的艰辛和坎坷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不能正视自己的贫困,总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意志消沉,遇事感到困难重重,无能为力,进而否定自我价值,失去了许多发展自己的机会,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孤独和抑郁的消极心理状态。(四)身心受损对自身状况的客观认识,使贫困生懂得只有发奋才能彻底改变自身的处境,因此,他们大都能够为此而努力。但现实问题又时刻在困扰着他们,这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使他们长时期处于心理紧张和焦虑的状态;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无法保障,饮食质
5、量和数量上都不能满足生理的需求。二、影响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客观因素促使高校贫困生产生问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既受客观环境的影响,也有贫困生个人主观方面的原因。(一)社会环境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环境通过个体的人格和行为对贫困生施加影响。首先,许多贫困大学生承受着来自同辈群体中高消费攀比不良风气的影响,使他们内心忍受着极大的心理痛苦和压力。其次,社会上部分人群对贫困大学生的种种偏见和世俗观念,使一些贫困生虽然在物质上得到了资助,但心理上感觉是在接受“施舍”,挫伤了自尊心,从而加
6、重了贫困生的自卑心理和消极人生。(二)学校环境在目前教育体制中,对中学生的评价和认可主要依据的是学习成绩,然而大学更强调综合素质,大学生活中,成绩不再是惟一的标准,原来社会评价较高的贫困生很可能因为失去成绩优势又缺乏其他资源,很容易引发贫困生的心理不平衡和对生活学习的不满。(三)家庭环境许多贫困生家庭是靠亲友资助或靠贷款来支付学习费用的,也有的家庭是靠牺牲其他子女的受教育机会来全力供养一个孩子上大学,在这种情况下,贫困家庭的孩子不仅要面对生活的困境,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四)自身的主观心理因素贫
7、困生性格内向者居多,行动上离群索居,独来独往。同时自我调适能力表现较差。大学生本身就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各方面仍存在着相对的不成熟性,而贫困生更多地面对实际生活中的种种心理矛盾及挫折、压力,易造成心理失衡。三、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如上所述,导致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相应的教育对策也必然是多层次全方位的。首先,全方位的经济资助是开展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就社会系统而言,需要增加社会支持系统的内容和质量。针对贫困生,一方面要逐步健全并完善现有的助
8、学贷款制度,同时也要加大国家对品学兼优的贫困生的助学奖励力度,以帮助和激励更多的贫困生勤奋学习、减少后顾之忧顺利完成学业。其次,加强校园精神文明道德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给予贫困生更多的人文主义关怀。从对贫困生单纯经济援助转向经济援助与心理援助并重的教育模式,强化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他们能够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调适的常用方法,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加以运用。其次,要充分发挥教师及同龄群体的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贫困生在社团活动中感受到学校的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