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当代意义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当代意义

ID:9448228

大小:5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1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当代意义_第1页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当代意义_第2页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当代意义_第3页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当代意义_第4页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当代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当代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当代意义  一、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地租是租地的农业资本家付给土地所有者的那部分超额利润。地租的本质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反映出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联合剥削农业工人的经济关系。地租有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  所谓级差地租是指与土地级别相联系的一种地租形式。土地的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是产生级差地租的条件。级差地租是租种优质地的农业资本家获得的、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的那部分的超额利润,这是由投在最坏的无租土地上的资本的收益和投在较好土地上的资本的

2、收益之间的差额决定的。  一方面,因为等量资本投入到面积相等、等级不同的土地上,租种优等地的农业资本家可以获得更多的农产品,生产效率高、产量大,因而使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从而获得超额利润。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土地垄断经营使农产品的社会价格是由生产劣等地的农产品价格决定的,这样,才不至使劣等地荒废。一旦劣等地荒废,农产品的产量下降,供给减少,农产品的价格升高,直至租种劣等地的农业资本家也能获得平均利润为止。这样,租种优等地的资本家就获得了超额利润。这部分超额利润归土地所有者占有,形成级差地租。  所谓

3、绝对地租是指由于土地私有权垄断,农业资本家无论租种何种等级的土地都需要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的地租,绝对地租是农产品的价值与农产品生产价格的差额。一方面,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部门,这是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由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较低,在同等剩余价值率的条件下,投入到农业中等量资本获得的剩余价值要大于工业部门。另一方面,在工业部门由于存在竞争,形成平均利润,使得工业品只能以生产价格出售。农业则不同,由于土地所有权都会阻碍投在土地上面的各个资本的这种平均化过程,可以使农产品以超过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售,由于资本主义的垄断经营

4、,使得在农业部门长期保持着超过生产品价格的超额利润。  二、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考察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自新中国成立至今经历了数个历史阶段,并发展到现在的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和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经营制度。  (一)第一阶段(1949-1956年),施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实施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要求将地主土地无偿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实现耕者有其田。中国共产党取得全国政权后,它以政权的力量强制在全国推行,到1952年底,全国广大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已经全部完成,从而结束了中国长达二千多

5、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了个体所有和个体经营的新的农村土地制度。但是,个体小农经济无力抵御自然灾害,一些农户生产经营不善,农村中土地买卖和兼并现象开始出现,新的阶级分化的风险日益增长。与此同时,国家大规模的工业建设也急需农业提供大量原料和资金,迫切需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1952年,党中央开始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直到1956年底,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农民土地所有制正式结束。    (二)第二阶段(1956-1982年),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农村人民公社1952年开始的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互助组、低级

6、农业合作社到高级农业合作社,引导农民走农业生产的合作化和集体化道路。  1956年底,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使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农村中普遍确立,形成了集体所有、合作经营的农村土地制度。使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这从根本上铲除了剥削的土壤,建立起新的农村生产关系。  195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关于建立农村人民公社的决议》,在全国农村迅速掀起了人民公社运动的热潮。农村人民公社制度存在很大的弊端,它忽视了生产资料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结合形式,忽视了劳动者的经济利益关系;在劳动还是个人谋生手段的阶段,片

7、面追求一大二公,造成集中劳动大呼隆,计酬分配大锅饭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三)第三阶段(1982至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将村里的土地分开承包,包干到户,俗称大包干,被誉为我国农民的一大创举。  1982年,中共中央批准转发《全国农村工作纪要》,肯定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生产责任制,此后,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推广到全国。同年通过的新《宪法》规定,农村人民公社要改变政社合一的体制,设立乡政府。农村人民公社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8、  1991年,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农村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农民可以承包集体的土地,从事农业生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农民在承包土地的同时上缴一定的物资和税收,即农业税,俗称田赋、地租或土地税。  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实行了2 6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