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性测试与防治

鲤鱼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性测试与防治

ID:9427035

大小:5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30

鲤鱼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性测试与防治_第1页
鲤鱼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性测试与防治_第2页
鲤鱼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性测试与防治_第3页
鲤鱼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性测试与防治_第4页
鲤鱼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性测试与防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鲤鱼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性测试与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鲤鱼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性测试与防治  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pneumoniae)属于肠杆菌科肠道杆菌属,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呼吸道以及水、土壤中。肺炎克雷伯氏菌是当前危害动物和人类最为严重的条件致病菌之一,肺炎克雷伯氏菌分布广泛,最先从大叶性肺炎病人的肺组织中分离到,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或长期服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时易引起感染,若治疗不当则死亡率极高。随着我国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的迅猛发展,该病对毛皮动物和人类的危害日益严重,曾多次报道该病在人和动物中的发生和流行。  1999年至2002年

2、北京、广东、湖北和辽宁地区41家三级甲等医院均出现人感染肺炎克雷伯氏菌疾病的案例。该菌寄生在动物体内,也造成了养殖业的巨大损失。2006年周玉龙做了奶牛感染肺炎克雷伯氏菌后急性死亡的研究。2012年王孝友从患病兔体内分离出肺炎克雷伯氏菌。而该菌对水生动物危害的报道很少,对鲤鱼更是鲜有报道。1992年Singh在海水鱼、淡水鱼等水产品中检测到肺炎克雷伯氏菌;2007年唐毅从发病白鲢肝脏和鳃部分离出肺炎克雷伯氏菌。2009年邓国成从发病鳗鱼体内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目前尚未有研究性文献明确该菌对鲤鱼的危害。本试

3、验首次从患病鲤鱼上分离到肺炎克雷伯氏菌,建立了该菌对鲤鱼的发病模型,对其进行耐药性测试并筛选了防治药物,为预防和治疗肺炎克雷伯氏菌引起的鲤科鱼类疾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试验病鱼来自吉林农业大学蓝湖,病鱼鳃后缘、腹鳍基部、臀鳍基部、生殖口处均出现充血现象,部分鱼腹部出现溃烂症状。鱼鳃部微白。解剖病鱼,有严重腥臭味腹水流出,肠道、肝胰脏、脾脏等处均出现充血症状,部分鱼肌肉充血,胆囊肿大。  1.2试验仪器及试剂    150G全温振荡培养箱(金坛市国旺实验仪器厂);立式压

4、力蒸汽灭菌器(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DHG-9101-OSA型,上海三发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超净工作台(S-100凤凰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检测系统;革兰氏染色试剂盒(上海铭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方法  1.3.1病原菌的分离纯化    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患病鲤鱼鳃和肝胰脏组织的采取,用研钵碾碎后制成组织悬液,用接种环挑取组织液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划线,在37℃培养24h后观察菌落生长情况。挑取形态和结构,颜色相同的单个菌落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划线分离纯化,待菌落成单个均匀分

5、布,挑取单个菌落采用甘油保藏法保存。  1.3.2病原菌的鉴定  1.3.2.1革兰氏染色法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将分离纯化的细菌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单个菌落,均匀涂布于生理盐水中干燥固定,经结晶紫染色、碘染、酒精脱色、蕃红染色后镜检。  1.3.2.2生化鉴定采用PhoenixTM-100凤凰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鉴定板为革兰氏阴性菌鉴定板,51孔,试验周期15h结束后观察实验结果并分析。  1.3.2.3药物敏感试验采用PhoenixTM-100凤凰全自动细菌药敏检测系统,鉴定板为革兰氏阴

6、性菌药敏板,85孔,试验周期15h结束后观察试验结果并分析。  1.3.2.4回归试验取体格健壮、游动活跃的黄河鲤鱼192条,平均规格200g左右。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试验组1,试验组2,试验组3和对照组,每组48条。将4组鱼同时放入相同水环境不同鱼缸中(浴缸规格为80cm60cm100cm),30℃暂养一周。待鱼基本稳定后,试验组每条鱼用腹腔注射法注射菌液(培养液为普通肉汤)0.5mL,对照组每条鱼注射相同无菌普通肉汤培养液0.5mL。30℃水温下饲养7d,观察鱼体变化,并记录。  1.3.2.5细菌的

7、分离鉴定对1.3.2.4中发病鱼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同1.3.1。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和生理生化检验,分析结果。  2试验结果  2.1革兰氏染色结果    革兰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短杆状、红色细菌,单个存在或2个相连(见图1),表明该细菌呈革兰氏阴性.来自于鲤鱼肝脏和鳃部分离的菌株具有相同的菌体特征。  2.2生化鉴定结果    如表1可知该菌与七叶苷、PNP-BD-糖苷、Beta-葡二糖等反应呈阳性,表明该菌能发酵或利用这些物质;而与戊二酰-甘氨酸-精氨酸-AMC、黏菌素、4MU-N-乙

8、酰-BD-氨基葡萄甘等反应呈阴性。【图略】    2.3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如表2所示,可知该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耐药性最强。【表略】    2.4回归试验结果    在注射菌液36h后,鱼吃食量明显下降甚至不吃食。48h之后部分鱼开始死亡。试验周期结束后,试验组三个鱼缸均出现不同数量发病死鱼,而对照组鱼无发病死亡出现(见表3)。【表3】  观察死亡鱼,发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