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26762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30
《城市生态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城市生态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一、导言 人类经历了野蛮蒙昧、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每一次文明的更替都是一次宏大的社会革命,是生产力进步、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人类进入工业文明至今取得巨大成就,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革,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深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弊端日渐突出,工业文明正逐渐走向衰落,生态化发展模式应运而生,生态文明崛起。生态化发展模式是工业化发展模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它抛弃工业化发展模式中只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环境和人类福利的弊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重视经济、环境、资源和社
2、会的协调发展。我国城市面临两种发展模式的抉择,工业化发展模式必然能在短期内为城市带来巨额经济效益,但可能会伴随环境污染、破坏以及资源浪费等现象,生态化发展模式短期经济效益相对较小,但从长远利益来看,会给人们带来较佳的生存环境和福利,两种发展模式相比较,生态化发展模式是实现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城市的必然选择。 ��二、城市生态化概论 城市生态化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协调发展而实现城市稳定和谐状态的演进过程。生态化是一个包含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内容的综合概念,强调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化发展
3、道路的目标是建设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城市、自然和人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依存、互惠共生,城市在社会、文化、自然、经济、文化、历史等等各个层面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十分广义的生态观。 ��三、我国城市生态化之路发展现状 随着城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等各种问题的加深,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弊端越来越突出,人们开始反思这种唯经济开发模式是否适合城市的发展和进步,一场破旧立新的社会变革爆发,生态化发展模式成为城市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近些年来,我国
4、城市生态化发展进程较快,很多城市致力于生态城市的建设,并取得重大成就,如威海、青岛、长春等城市坚持走生态化发展之路,市民的生存居住环境不断改善,成为国内最适宜人类居住和生存的几个典型城市。但城市生态化发展道路涉及到生态恢复、生态建设、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政策法规等等很多方面的变革,是一个十分复杂艰巨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加之市民生态意识淡薄、相关领域法制规章缺失、人口素质低等原因,使我国城市生态化发展之路遭遇瓶颈,生态城市的建设任重道远。 ��四、促进我国城市生态化发展对策研究 1.宣传生态价值观,普及生态意识 促进我国城市生态化发展,首先必须
5、加强生态价值观宣传力度,普及市民生态意识,倡导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协调稳定发展,转变市民特别是领导决策层的观念,使他们充分意识到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弊端,深刻理解生态化发展模式的优势。价值观念的改变必将指引人们行为方式和态度的根本转变,是实现我国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关键。 2.加强城市生态化发展法制建设,制定鼓励发展政策和行动计划 城市生态化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应该加强生态化发展法制建设,为促进城市生态化发展提供法律保证和支持,对违反生态化发展的行为采取必要的处罚措施,使城市生态化发展法律化、规范化。同时,应将生态化发展的观念和思想渗透到具体的政策和发展计划中,根据城
6、市具体发展情况制定各领域、各行业生态化发展内容、目标、步骤、战略等,制定生态化发展鼓励政策,加快城市生态化发展步伐,建设生态城市。 3.建立职能机构,全面落实生态化发展战略 城市生态化发展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需要城市各机构、部门间的长期共同努力,但不同机构、部门各自为政必将降低行政效率,影响生态化发展进程,因此在城市建立一个专业的、跨部门的生态化发展管理机构,不仅可以集中力量组织、协调、监督城市生态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还能提升城市生态化发展的专业化、规范化、法制化标准。同时,生态化发展管理决策机构作为一个专门机构,必将促进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宣传、交流、咨询、推广。 4.开
7、发生态技术,加强城市间、区域间合作 增加科技投入,研制、引进生态技术,保证生产过程低污染、低浪费、低耗能,提高能源利用率,摒弃导致环境能够污染、资源浪费的技术,坚持走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发展道路。同时,加强城市间、区域间的合作关系,共同发展,实现技术与资源共享,建立互惠共生的发展关系。 ��五、小结 生态化模式是工业化发展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人们反思以往生产实践过程的结果。我国城市走生态化发展之路,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是实现可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