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

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

ID:9420551

大小:56.9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30

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_第1页
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_第2页
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_第3页
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陈忠海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理、民族、文化差异性都很人,治理国家的难度极高。但是,屮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从未屮断,屮国“大一统”的国家格局在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居于主导,是怎样的国家治理智慧支撑起了这些辉煌的历史?以民为本古者有“四民”,分别是士民、商民、农民、工民,《春秋公羊传》解释他们的区别:“徳能居位曰士;辟土植谷曰农:巧心劳手成器物曰工;通财货曰商。”从职业划分可以看出,民是社会物质生产的承担者。没有民,社会存在就失去了物质基础。同时,民还是国家赋税的提供者和国家军队的来源,没有民国家不复存在。所以,从很早开始

2、,统治者就意识到了民的重要性。《尚书》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经历了夏、商、周的政权兴替,尤其经历了春秋战国吋大批诸侯国的兴起与衰亡,人们对君主、国家与人民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虽强调“齊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更明白人民对政权的存亡也有制约作用,明白“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冇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的道理,所以也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历代统治者都深知,国家政权要实现稳定,人民的生活必须富裕安康,如管仲所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话说得虽直白,却是治国理政

3、的大道理,所以孔子也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荀子则说:“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刘安在《淮南子》中就此总结道:“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木。”历代以来,凡想有所作为的帝王都深谙“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道理,其在位时都能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强国富民。汉朝初年,汉高祖刘邦夺取政权后立即减轻田租、豁免徭役、复员士兵、释放奴婢、鼓励生育、与民休息。汉武帝时又大兴水利、移民屯耕、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使百姓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唐朝初年,唐太宗、唐玄宗积极发展经济,开辟土地、推广水利技术、发展手工业,使经济达到新的繁荣,杜甫写诗说:“忆昔开

4、元全盛H,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倶丰实。”富民离不开利民、惠民,要让经济繁荣的成果惠及百姓生活。西汉初年一直实行“十五税一”的低税率,后来更降为“三十税一”,唐朝初年强调税收政策的公平与合理,通过“检田括户”等政策打击豪强地主偷逃税收的行为,减轻广大百姓的负担。清朝中期出现了“康乾盛世”,其间五次大规模蠲免全国钱粮赋税。“以民为本”几乎成为屮国历代以来统治者治理国家共同坚守的棊本指导思想,除了富民、利民、惠民,还强调顺民、敬民、护民、恤民。虽然很多吋候其出发点或许只是为了借此来巩固帝王的统治地位,但和关思想和W家治理理念经过千百年

5、来的历史实践己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法互补在先秦诸子百家屮,儒家、法家更专注治国之道的探索,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治国思想,其中儒家更强调民意,而法家更强调效率。儒家强调仁政,强调以德治国、以礼治国。孔子提出了天命观,主张“知天命、畏天命、顺天命”,孟子对其进行了发展,认为民心即代表天意,提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主张“以民心而察天意”。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可以通过教育、感化对其改变和槊造。梁启超评价:“儒家言道言政,皆植本于仁。”在治国理政中,儒家主张通过建立一整套完善的长幼尊

6、卑秩序来稳定社会,主张为政者首先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引导民众建立思想道德规范,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同时也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体恤民情、善待百姓。儒家治国思想屮有浓烈的政治伦理化倾向,强调个人的修为和人的自觉,也描绘了美好的阁景,有着很强的感召力。但是,儒家治国思想中也存在理想化的一面,完全依靠自上而下的道德建设和“礼”的约束并不能解决国家治理中的所有问题,在“礼崩乐坏”、诸侯纷争之时,德治、礼法在效能上往往显得不足,需要注入新的思想加以改造。法家对儒家进行丫很好的补充,与强调仁、德、礼的儒家不同,法家强调法、术、势,强调富国强兵、

7、严刑峻法。商鞅提出“先王不恃其强,而恃其势”,所谓“势”,指的是一种力量,是权势和威势,强化“势”就是更注重国家治理的效果和效率。韩非子说“孔子木未知孝悌忠顺之道也”,他认为用忠顺孝悌之道治理国家效果并不好,主张必须用“法”,提出“其治国也,正明法,陈严刑,将以救群生之乱,去天下之祸,使强不凌弱,众不暴寡,耆老得遂,幼孤得长,边境不侵,群臣相亲,父子相保,而无死亡系虏之患”。法家强调以“法”治国,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战W中后期,李悝、吴起、商鞅等法家代表人物分别在魏国、楚国和秦国实施变法,除强调法治外,他们还提出废除井W、重农轻商

8、、实施耕战、奖励军功等改革政策,取得明显成效,尤其是商鞅变法,使秦国在战国诸雄中脱颖而出,最终统一丫天下,显示出法家思想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