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论文古文学论文古哲学论文”

老子论文古文学论文古哲学论文”

ID:9409083

大小:48.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4-30

老子论文古文学论文古哲学论文”_第1页
老子论文古文学论文古哲学论文”_第2页
老子论文古文学论文古哲学论文”_第3页
老子论文古文学论文古哲学论文”_第4页
老子论文古文学论文古哲学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子论文古文学论文古哲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老子论文古文学论文古哲学论文从应然之“自然”到应然之“我”摘要:在《老子》中,“道”不仅是世界本原,还是价值依据。作为价值依据的“道”受“自然”的规范。《老子》中的“自然”,不是实然的描述,而是一种判断、规范,乃是应然之自然。“道”作为最高范畴,受“自然”的规定,“自然”实际上成为价值标尺。由于老子学说本质上属于价值理论,因此老子在自我问题上肯定的不是“形躯我”、“认知我”,也不是“情意我”,而是“价值我”。关键词:老子;自然;自我《老子》作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哲学“专著”,其理论特色在于以宇宙论为根据处理政治、人生问题。《老子》一书虽未明确地将“人”作为研究对象,但是由于其

2、立说归本于政治与人生,故而对人的认识与规范应作为理论预设而隐藏在文本中。关于这个问题,学界有不同认识,有学者认为“老子的这种境界之道,实质上是一种无我之道、无主体之道”①,有学者则分析认为老子在自我境界问题上肯定的是“情意我”②。这些论断的背后是对老子之道的理论内涵与实践特质的不同认识。本文尝试从“自然”的价值内涵及“自然”对“道”的规范入手,探讨《老子》中蕴含的自我问题及老子在这个问题上所可能有的主张。一、应然之“自然”在《老子》中,“道”不仅是世界本原,还是价值依据。③关于老子之道,陈鼓应也说过:“老子的哲学系统是由‘道’开展的……‘道’只是概念上存在而已。‘道’所具有的

3、一切特性的描写,都是老子所预设的……它只是一项预设,一种愿望,借以安排与解决人生的种种问题。”④在西方哲学成为中国哲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参照的今天,这样的论定不能不令人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在老子的哲学系统中作为世界本原的“道”同时又可以成为价值依据?这中间的理论脉络是怎样的?笔者认为解答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老子》中“自然”及“道法自然”的理解。“自然”在《老子》中出现五次,它的字面意思是“自己如此”。若沿着这个字面解释进行引申,则“自然”一词应是对事物不受外部力量、意志主导的一种实然存在状态的描述,只具有描述义而没有规范义。这样的引申理解在《老子》文本中能否成立?下面进行逐一

4、分析: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悠兮其贵言也。成功遂事,而百姓皆谓我自然。(第17章)⑤关于本章最后一句有不同解释,任继愈的解释是“事情办妥贴了,百姓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⑥,李零⑦、高亨⑧、陈鼓应⑨同任继愈的理解接近。刘笑敢不同意这种理解,他认为这里的“谓”应当解释为“评论”,这句话是百姓对圣人之治的评论,所以本句当解为:百姓称赞圣人无为而治的管理办法符合自然的原则。⑩笔者认为,本章是老子站在百姓的角度看政治治理的好坏,因此最后一句中必定包含两个事实:一是治理者的行为;二是百姓对治理成果的感受。根据本章第一句所说,则以百姓

5、感觉不到治者的存在为上。既然如此,则百姓在评论圣人之治时认为此乃“我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当然这种结果在事实上乃是圣人无为而治的结果,刘笑敢强调指出的正是这一点。他的意见可以使我们更加完整地理解文本潜含的意义,但就本句的解释来说,笔者赞同任继愈等人的理解。这里的“自然”仍可取其字面意思,即“本来如此”、“自己如此”。那么它在这里是否只有描述义而无规范义?本章第一句“太上,下知有之”是站在百姓的角度对最好的统治者的描述,而这个描述本身就包含了一种价值肯定。最后一句“成功遂事,而百姓皆谓我自然”,高亨解释为:“所以最上等的国君,实行无为的政治,功成业就,百姓都说这是我们自己做到这

6、样的,而觉得国君对他们没有什么作用,只知道有国君存在而已。”(11)高亨的翻译不是逐句对译,而是将文本暗含、省略的意义发掘出来,从而便于完整理解句意。根据他的解释,则“百姓皆谓我自然”是百姓对最好的治理,即“太上,下知有之”的主观感受,这样“自然”就不仅是对一种实然状态的描述,更是对最好的治理的评价,而这就属应然判断。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孰为此?天地而弗能久,又况于人乎?(第23章)本章第一句“希言自然”,任继愈译为:“少说话是合乎自然的。”(12)陈鼓应解为:“不言教令是合于自然的。”(13)这里对于“希言”,任继愈是直译,陈鼓应则引申解为“不施加教令”,更加

7、具体和深入,可从。“希言自然”看似描述一个事实,但仔细分析其中仍包含价值判断,因为既肯定“希言”是“自然”,则“多言”必定为不自然。这样,所谓“自然”就包含了作者的一种特殊肯定,“自然”就不仅仅是对于实然的描述,而是一种判断、规范。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势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故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弗有也,为而弗恃也,长而弗宰也,此之谓玄德。(第51章)对“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一句,高亨的理解是:“道的尊崇,德的贵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