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哲学论文1

老子哲学论文1

ID:46794486

大小:6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老子哲学论文1_第1页
老子哲学论文1_第2页
老子哲学论文1_第3页
老子哲学论文1_第4页
资源描述:

《老子哲学论文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亲爱的宝宝,我已经帮你打出來了哟,午安。论老子思想的哲学要素李彦颖自动化学院学号:20095281摘要:老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蕴含深刻。它包含许多方面,其中有三个观念尤为引人注目,那就是民本观、生命观和和谐观。本文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剖析老子哲学的现实意义。关键词:老子;道;民本;生命;和谐一、老子哲学中的民本观老了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他曾经就任史官一职,但是,他晚年辞职西行成为一名隐士,并由此开启了先秦诸子屮的道家学派。道家思想是源于古代史官,属于官学系统,它为统治者提供了执政方法。道家创始人老子早年曾经作为“周守

2、藏室Z史”,也非常关注现实,注重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在中国历史上,史官的主要职责是“历记成败存亡祸福之道”,即记载古代历朝历代治国的得失,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然后书写成册,以便后世统治者能够“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因此,老了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又冇过史官的人生经历,他I•分重视这些治国经验,认为:“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他从史官这一职业特点出发,在总结前人的治国经验和观察社会现实的基础上,写成了短短五千言的《道徳经》。其中体现出他强烈的史官责任感意识,保留了先人治国的重要经验。他所提出的这些治国Z

3、术,具有明显的民本思想倾向。老了是一位同情下层人民的史官,也是一位重视“以民为本”的政治家。他从自己丰富的社会阅历中洞察出人间的世事沧桑、人情冷暖,因此,他便能够以冷静的哲学思考从新的高度透视人间的一切现象。通过“天道”与“人道”的对比,他得出结论,认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他从“天道”的角度提出了许多富有哲理的言论,从更高的层面上给统治者提出了非常有意义的策略,希望能够以此来指导“人道”,这些思想都具有相当明显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从根本上说,这是老子为建立一个“以民为本”的大同社

4、会做了哲学上的回答。老了一直在思考:这些在他看來极其明白易懂的道理,为何所有的君王们却不能够理解?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只得出函谷关,过着隐士生活,这是他最无奈的选样。但是,他在《道徳经》小所表现出的“以民为本”的思想,仍然值得我们后來者重视和学习。二、老子哲学中的生命观老了所时时关注的,是一个人的生命如何能天长地久的问题,也就是说,他探讨的是长生久视之道。怎样才能无遗身殃,这始终是老子萦怀不已的最大问题。生在这个险恶的壯上,能够始终安然无恙便是莫大的幸福C他最担心的,就是从君主到百姓都不怕死,这样一來天下必乱,个人生命

5、也就难保。所以,他告诫君主们: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他说:“圣人亦不伤人,因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这样才能天下太平,个人生命才有基本保障。”老了为什么对生存问题如此忧心忡忡?因为那是一个出生入死的世界:生Z徒十冇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老子所生活于其屮的时代至今难以确考,但可以肯定那是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而令人困惑的是,老子有时却乂否定牛命。既然人总是要死的,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与人乎!那就干脆死掉,也就没冇什么可怕的了。其实,这并不是老了的木意。老子的真实妙道,在于通过否定生命来肯

6、定生命。如果说老子的正题是关怀生命,反题是否定生命,那么合题就是由道确证生命意义。换言之,老了所否定的」E是那种不符合生存Z道的生存。这种否定Z否定,便是老子的生命辩证法。另外,个体的生命安全与群体息息相关,老子乂这样來说明群体牛命: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Z,孰敢?群体生命没有保障,是因为民不畏死,而根源则在其上求生Z厚,结果必然天下大乱,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将求生不得。所以说到底,老了是关怀生命的。老子Z道本來是人的住存Z道,其要诀是坚持虚静、柔弱

7、、随顺。其实这并不是面壁玄想出來的,而是观察的结果: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牛: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Z徒,柔弱者生Z徒。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汛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大国者,下流也,天下Z牝也。天下Z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宜为下也。故人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人国,则取人国。这一•切,不过是老子耳闻目睹的人类社会经验。接着,老子就把他这种生存Z道外推为宇宙口然普遍永恒Z道。于是,人生观便扩张为一种宇宙观,就冇天地根;就冇对宇宙本体道的种种描述、陈说,人Z长寿不死

8、的规律,变成了道之永存不火的规律。总之,道的本质是:由于无为、不争,故能天长地久。生存Z道被本体化以后,乂反过來作为形上依据,证明人类生存Z道。第一件事是要把人道与天道挂起钩來,老子设定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孔德之容,唯道是从。天地人物都应当遵从道的普遍法则,此Z谓德。因为道是万物Z母,万物恃之/而生。这样一来,顺理成章,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